小腿粉碎性骨折怎么办
小腿粉碎性骨折需先现场制动、处理伤口,然后就医行影像学检查等全面评估,治疗分保守和手术,康复分早期、中期、后期,且儿童和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包括儿童生长发育及好动需关注,老年人愈合弱、有骨质疏松及慢病需协同管理。
一、紧急处理
1.现场制动:当发生小腿粉碎性骨折时,首先要确保骨折部位得到制动,避免骨折端进一步移位损伤周围血管、神经等组织。可以使用木板、树枝等合适的硬物将小腿固定,固定范围应超过骨折部位的上下关节。例如,若骨折发生在小腿中段,固定范围应包括膝关节和踝关节。
2.伤口处理:如果有伤口出血,应先进行简单的止血措施,如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按压伤口止血。但要注意避免将污染的异物推入伤口更深部位。
二、就医诊断
1.影像学检查:患者需及时前往医院进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骨折的具体情况,包括骨折的粉碎程度、移位情况以及是否合并有其他组织损伤,如血管、神经损伤等。X线检查可以初步了解骨折的大致形态,而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粉碎性骨折,能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碎片的位置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2.全面评估: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一般状况、生命体征等。对于有休克等严重情况的患者,需先进行抗休克治疗。同时,要评估是否存在其他合并伤,因为小腿粉碎性骨折可能与高能量损伤相关,常合并有其他部位的损伤。
三、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对于一些粉碎程度较轻、移位不明显且没有合并重要组织损伤的患者,可考虑保守治疗。主要是通过石膏或支具固定骨折部位,固定时间一般较长,通常需要6-12周左右,在此期间要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固定期间需要注意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例如,患者可以将小腿用枕头垫高,高于心脏水平。
2.手术治疗:
适应证:当骨折粉碎严重、移位明显,或合并有血管、神经损伤等情况时,多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恢复骨折的解剖复位,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条件,并修复受损的血管、神经等组织。
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切开皮肤,将粉碎的骨折块复位后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固定骨折部位。对于一些非常严重的粉碎性骨折,可能还会涉及到骨移植等手术方式来促进骨折愈合。
四、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在骨折固定后早期,即伤后1-2周内,可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如小腿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练习,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每天可进行多次。这样可以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再生能力强,但也要注意运动强度,避免过度活动影响骨折固定。
2.中期康复:伤后2-6周左右,可逐渐增加关节的活动度练习。例如,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屈伸活动,但要注意活动范围逐渐增加,避免暴力活动。可以借助CPM(持续被动活动)机等辅助设备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康复训练要更加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训练强度和范围。
3.后期康复:骨折愈合后期,一般在伤后6周以上,可进行负重训练。开始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部分负重,逐渐增加负重的重量和时间。同时,要进行平衡和步态训练,提高肢体的功能恢复,使患者能够逐步恢复正常的行走等活动。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康复训练中要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会影响骨折愈合和康复训练的效果。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小腿粉碎性骨折后,由于其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折愈合相对较快,但也要注意避免过度治疗。在康复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儿童的肢体发育情况,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确保骨折愈合良好且不影响肢体的正常生长。同时,儿童好动,家长要加强护理,防止再次受伤。
2.老年人:老年人小腿粉碎性骨折后,骨折愈合能力相对较弱,且常合并有骨质疏松等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防治骨质疏松,可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康复训练要更加谨慎,避免因康复不当导致二次损伤。同时,老年人常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要注意与其他疾病的协同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