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症状治疗方法
肩周炎有肩部疼痛、活动受限、怕冷等症状,治疗分非药物和药物治疗,非药物包括物理、运动、按摩推拿,药物用非甾体抗炎药需注意人群禁忌,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肩周炎的常见症状
肩周炎主要症状包括肩部疼痛,起初疼痛多为阵发性,之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且疼痛可放射至颈部、肘部等部位;肩关节活动受限,表现为外展、上举、内旋、外旋等动作困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如穿衣、梳头、洗脸等动作难以完成;肩部怕冷,不少患者肩部对寒冷刺激较为敏感,受凉后疼痛会加重。不同年龄段人群肩周炎症状表现可能有差异,一般来说,中老年人群由于关节退变等因素,症状相对更为明显;年轻人群若有肩部外伤等诱因,也可能出现相应症状。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缺乏肩部活动、过度劳累等人群,更容易出现肩周炎相关症状;有肩部既往病史的人群,复发肩周炎的风险相对较高。
二、肩周炎的治疗方法
(一)非药物治疗
1.物理治疗
热敷:通过温热效应促进肩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例如,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肩部,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对于不同年龄人群,热敷温度要适当调整,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儿童则更需注意温度安全。生活方式中久坐、肩部缺乏活动的人群,热敷能较好地改善肩部血液循环状况。
理疗仪器治疗:如红外线照射、超声波治疗等。红外线照射可深入肩部组织,促进炎症吸收;超声波治疗能通过机械效应和温热效应等发挥治疗作用,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活动度。不同理疗仪器的使用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参数。
2.运动疗法
钟摆运动:患者弯腰垂臂,患侧手臂自然下垂,以肩部为中心,做前后、左右摆动及画圈动作,每次10-15分钟,每天3-4次。该运动有助于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不同年龄人群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运动幅度和频率,年轻人可适当加大幅度,老年人则应缓慢进行。对于长期缺乏运动、肩部活动受限的人群,钟摆运动是简单有效的康复方法。
爬墙运动:面对墙壁站立,患侧手指沿墙壁缓慢向上爬行,使上肢尽量高举,然后再缓慢向下回到原处,反复进行。爬墙运动能逐步增加肩关节的外展和上举活动度,不同年龄段人群要根据自身能达到的高度循序渐进,生活方式中肩部活动不足的人群可通过该运动改善肩部功能。
3.按摩推拿:由专业人员进行肩部按摩推拿,可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按摩手法包括揉、按、捏、滚等。不同年龄人群对按摩力度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要专业人员根据其身体状况调整按摩力度。有肩部外伤或疾病处于急性期的人群不适合进行按摩推拿。
(二)药物治疗
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如[具体非甾体抗炎药名称1]、[具体非甾体抗炎药名称2]等,但需注意药物的适用人群和可能存在的禁忌。例如,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人群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需谨慎,儿童一般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肩周炎疼痛,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患肩周炎相对较少,若发生,多与肩部外伤等因素有关。治疗时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如温和的热敷、简单的被动肩部活动等,避免使用成人的药物治疗方法,尤其要禁止随意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在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儿童肩部受伤,鼓励儿童适当进行肩部活动,促进肩部健康发育。
(二)老年人
老年人肩周炎患者较多,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安全。物理治疗时温度控制要严格,防止烫伤;运动疗法要缓慢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导致肩部损伤;药物使用需更加谨慎,密切关注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老年人生活中要注意肩部保暖,适度进行肩部功能锻炼,如简单的肩部旋转等动作,维持肩部的活动功能。
(三)有基础疾病人群
如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肩周炎患者,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影响。例如,使用物理治疗时要注意避免对心血管系统产生过度刺激;药物治疗时要考虑药物与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在进行运动疗法时要根据基础疾病的状况调整运动强度和方式,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