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是什么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是指甲状腺内出现异常肿物,有良性和恶性之分,常见良性有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恶性有甲状腺癌等不同类型;检查方法包括超声、甲状腺功能、细针穿刺细胞学、核素扫描等;不同人群如儿童、女性、有射线暴露史、有家族史人群有不同特点及应对方式,需通过多种检查明确性质后采取合适处理措施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是指在甲状腺内出现了异常的肿物,通俗来讲就是甲状腺内长了“东西”,这些“东西”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
一、常见类型及特点
良性占位性病变:
甲状腺腺瘤:这是最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一般为单发,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质地韧实,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可随吞咽上下移动。多发生于40岁以下女性。其发病可能与性别、射线照射等因素有关,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往往是在体检时发现甲状腺结节。
结节性甲状腺肿:多发生于缺碘地区,是由于甲状腺长期受刺激,导致甲状腺组织增生、复旧不良形成的多个结节。结节大小不一,可为单发或多发,质地可软可硬,一般也无明显症状,当结节较大时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表现。
恶性占位性病变:
甲状腺癌:其中乳头状癌较为常见,约占甲状腺癌的60%-70%,多见于30-45岁女性。肿瘤生长缓慢,原发病灶可很小,但较早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滤泡状癌约占20%,多见于50岁左右女性,肿瘤生长较快,主要通过血行转移。髓样癌较少见,约占5%-10%,可分泌降钙素等,可有家族史,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未分化癌较少见,约占5%-10%,多见于老年人,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
二、检查方法
超声检查:是筛查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首选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位置、质地(实性或囊性)、形状、边界、包膜、钙化、血供等情况,有助于初步判断结节的良恶性。一般来说,实性低回声结节、结节内血供丰富、结节形态和边缘不规则、微钙化等情况提示恶性的可能性较大。
甲状腺功能检查:包括甲状腺激素(如T3、T4、FT3、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等指标的检测。如果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如甲亢或甲减,可能会影响对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判断和后续处理。例如,甲状腺癌患者有时可能合并甲亢。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是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重要方法。通过细针穿刺结节,抽取细胞进行病理学检查,准确率较高。对于超声怀疑恶性的结节,FNAC可以明确是否为甲状腺癌以及病理类型,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甲状腺核素扫描:可以判断甲状腺结节的功能状态,分为热结节、温结节和冷结节。热结节多为良性,冷结节恶性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但也有部分良性结节表现为冷结节。
三、不同人群的特点及应对
儿童:儿童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现需要高度重视。儿童甲状腺结节恶性的比例较成人高,而且儿童时期接受射线照射后发生甲状腺癌的风险增加。所以对于儿童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更要及时进行详细检查,如超声、FNAC等,以明确性质,因为儿童甲状腺癌的治疗和预后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更谨慎处理。
女性:女性患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几率相对较高,尤其是甲状腺腺瘤和某些类型的甲状腺癌在女性中更为常见。女性在月经周期、妊娠、哺乳期等特殊生理时期,甲状腺的功能状态会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表现和处理。例如,妊娠期发现甲状腺结节,需要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和结节的变化,因为妊娠可能会使甲状腺结节有所变化,同时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
有射线暴露史人群:长期接受射线照射,如头颈部放疗史的人群,发生甲状腺占位性病变尤其是甲状腺癌的风险增加。这类人群需要定期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
有家族史人群:如果家族中有甲状腺癌患者,尤其是髓样癌患者,其亲属患甲状腺癌的风险会增加。这类人群除了定期体检外,可能还需要进行相关基因检测等更深入的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可能的病变。
总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情况,通过多种检查手段明确其性质后,才能采取相应合适的处理措施,不同人群在检查和处理过程中都有其特殊的方面需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