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骨折该如何治疗
陈旧性骨折治疗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骨折愈合好、移位不明显且不影响功能等情况,通过外固定维持位置;手术治疗用于存在明显移位、影响关节功能等情况,方式有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截骨矫形术;康复治疗不可或缺,包括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训练及物理治疗,促进愈合和恢复功能。
一、保守治疗
1.适应证与评估
适用于骨折愈合较好、移位不明显且不影响功能的陈旧性骨折。需通过X线、CT等影像学检查评估骨折部位、愈合情况及关节功能等。例如,对于一些儿童的陈旧性青枝骨折,若骨折端对位对线尚可,未明显影响肢体的生长发育及功能,可考虑保守治疗。对于老年患者,若骨折部位血运较差,手术风险较高,也可优先考虑保守治疗,但需评估其整体健康状况及骨折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评估时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一般年轻患者骨折愈合能力相对较强,而老年患者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等情况,愈合相对缓慢。同时,生活方式也会影响,如吸烟会影响骨折部位的血供,不利于骨折愈合,在保守治疗过程中需劝导患者戒烟等。
2.具体措施
外固定:根据骨折部位选择合适的外固定装置,如石膏、支具等。通过外固定维持骨折端的位置,促进骨折愈合。例如,对于上肢的陈旧性骨折,可使用石膏托固定,限制骨折部位的活动,为骨折愈合创造稳定的环境。在固定过程中,要定期复查,观察骨折端的位置变化及肢体的血运、感觉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外固定装置的选择和调整要更加谨慎,避免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当陈旧性骨折存在明显移位、影响关节功能、导致肢体短缩畸形或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等情况时,需考虑手术治疗。例如,骨折端明显移位导致关节面不平整,影响关节活动,这种情况下手术是改善关节功能的必要手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适应证的把握也有所不同。年轻患者可能更注重骨折后的功能恢复,要求解剖复位;而老年患者可能更关注手术风险及术后能否尽快恢复基本生活能力。
2.手术方式选择
切开复位内固定:通过手术切开暴露骨折部位,准确复位骨折端后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固定。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需要手术治疗的陈旧性骨折。例如,对于下肢的陈旧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可以有效地恢复骨折的解剖结构,促进骨折愈合。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周围的神经、血管等组织,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女性患者,由于骨盆等部位的解剖结构特点,手术操作需要更加精细,以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截骨矫形术:如果陈旧性骨折导致肢体明显畸形,如成角、短缩等,可采用截骨矫形术。通过截骨改变骨骼的长度和对线,纠正畸形。例如,对于因陈旧性骨折导致下肢短缩且成角畸形的患者,截骨矫形术可以恢复肢体的长度和正常力线,改善患者的行走功能。在进行截骨矫形术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畸形情况制定精确的手术方案,确保矫形效果良好。
三、康复治疗
1.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康复治疗都是陈旧性骨折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康复治疗可以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肢体的功能。例如,通过康复训练可以增加关节的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康复治疗的开始时间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骨折固定后即可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康复训练。
2.康复治疗的内容
关节活动度训练:包括主动和被动的关节活动训练,逐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例如,对于上肢陈旧性骨折患者,可进行肩关节、肘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训练。对于儿童患者,关节活动度训练要更加轻柔,避免过度牵拉导致损伤。
肌肉力量训练:通过等长收缩、等张收缩等方式增强肌肉力量。如下肢陈旧性骨折患者,可进行腿部肌肉的收缩训练,逐步过渡到抗阻训练。对于老年患者,肌肉力量训练要考虑到其身体状况,避免过度疲劳,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训练。
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理疗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肿胀,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物理治疗的方法和强度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对于血液循环较差的患者,热敷的温度和时间要适当控制,避免烫伤皮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