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骨折康复训练怎样进行
骨折康复训练分早期(1-2周)、中期(2-6周)、后期(6周以上),早期有手指屈伸、肩肘运动;中期有手腕关节活动度、肌力训练;后期有精细动作、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还有儿童、老年、有基础疾病患者的特殊注意事项,各阶段训练针对不同部位和功能恢复,特殊人群训练需依自身情况调整。
一、早期康复训练(骨折后1-2周)
1.手指屈伸训练
受伤手腕保持固定的情况下,主动进行手指的屈伸动作。通过手指的反复屈伸,促进手部血液循环,防止手指关节僵硬。例如,每次可进行10-15次屈伸动作,每天3-4组。这是因为手指的活动可以刺激手部的神经末梢和血管,对于骨折部位周围的组织恢复有积极作用,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患者都可进行,只要根据自身耐受程度调整动作幅度和频率。
2.肩部和肘部运动
进行肩部的钟摆运动,患者弯腰,使受伤手臂自然下垂,以肩部为中心,做前后、左右的摆动,每次摆动10-15次,每天3-4次;同时进行肘部的屈伸运动,在不影响手腕骨折固定的情况下,缓慢屈伸肘部,每次屈伸5-10次,每天3-4组。肩部和肘部的运动可以维持这些关节的活动度,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对于有不同病史的患者,只要骨折固定稳定,都可进行此类运动,但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过度牵拉影响骨折部位。
二、中期康复训练(骨折后2-6周)
1.手腕关节活动度训练
在医生允许下,逐渐开始手腕的屈伸、旋转等活动。手腕屈伸训练可坐在椅子上,手臂放在桌上,受伤手腕自然下垂,用健侧手缓慢帮助患侧手腕进行屈伸,每次屈伸幅度逐渐增加,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每次屈伸10-15次,每天3-4组;手腕旋转训练则是手掌向上和向下旋转手腕,每次旋转10-15次,每天3-4组。这些训练有助于恢复手腕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协助并注意力度,避免造成二次损伤,成年人则可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适当增加活动幅度。
2.肌力训练
进行手部握力训练,可使用握力器进行训练,每次握力训练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3-4组;同时进行前臂的旋前旋后肌力训练,可手持轻量物体(如小沙袋)进行旋前旋后动作,每次动作持续5-10秒,重复10-15次,每天3-4组。肌力训练可以增强手腕周围肌肉的力量,为手腕的功能恢复提供支持,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经常从事体力劳动的患者可能需要更注重肌力训练,但要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逐步增加训练强度。
三、后期康复训练(骨折后6周以上)
1.精细动作训练
进行捡豆子、穿珠子等精细动作训练。通过这些训练可以提高手腕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每次训练可进行10-15分钟,每天2-3次。对于有不同病史的患者,如有神经系统病史的患者可能需要更缓慢、精细地进行训练,以避免引发其他不适。
2.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逐步恢复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如洗脸、刷牙、穿衣等。在进行这些活动时,要注意手腕的姿势和用力方式,避免过度劳累。例如在穿衣时,可先从简单的衣物开始,逐渐过渡到复杂的衣物。不同年龄的患者,老年人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来适应日常生活活动的恢复,要循序渐进,确保安全。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手腕骨折康复训练时家长需密切陪同。儿童的骨骼和肌肉处于发育阶段,训练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因用力不当造成二次损伤。训练强度和幅度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恢复情况进行调整,家长要鼓励儿童积极参与训练,但要注意观察儿童的耐受程度,如出现疼痛、哭闹等情况应及时停止训练并咨询医生。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往往伴有骨质疏松等问题,康复训练时要更加谨慎。训练强度不宜过大,避免突然的大幅度动作。可以在专业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同时要注意营养补充,保证骨骼健康所需的营养物质,如钙、维生素D等的摄入,以促进骨折恢复和关节功能的改善。
3.有基础疾病患者
如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要注意训练强度不能过大,避免因剧烈运动导致心率过快等心血管负担加重的情况。训练前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根据自身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调整康复训练计划。训练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如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