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跖骨骨折是第2、3、4跖骨断裂,由直接或间接暴力致,不同人群发病概率有差异,有外伤史风险高;临床表现有局部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分保守(石膏、支具固定)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康复护理固定期观察血液循环、做非骨折部位锻炼,拆除固定后渐增活动、配合物理治疗;预防要运动防护、避免外伤。
一、234跖骨骨折的定义
跖骨是组成足底的小型长骨,共5块,第2、3、4跖骨骨折即指第2、3、4根跖骨发生断裂,多因直接暴力(如重物砸压、车轮碾压等)或间接暴力(如长途跋涉、剧烈运动时的扭伤等)所致。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发生234跖骨骨折的概率有所差异,例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人群相对更易发生,而儿童因骨骼发育特点,若有外力作用也可能出现该骨折情况。病史方面,有足部外伤史的人群发生234跖骨骨折风险增加。
二、234跖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1.局部疼痛:受伤部位出现明显疼痛,按压时疼痛加剧,活动足部或行走时疼痛会明显加重,不同年龄患者对疼痛的表述和耐受程度有所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
2.肿胀:骨折部位周围组织因出血、炎症反应出现肿胀,肿胀程度因损伤严重程度而异,严重骨折时肿胀可能较为明显,影响足部外观及功能。
3.畸形:严重骨折时可能出现足部外形改变,如跖骨部位有异常的弯曲、缩短等畸形表现,儿童骨骼柔韧性相对较好,畸形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
4.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骨折断端的影响,患者足部活动受到限制,无法正常行走或进行正常的足部屈伸等活动,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因疼痛不敢活动足部。
三、234跖骨骨折的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足部的外观、压痛部位、活动情况等,初步判断是否有骨折可能,不同年龄患者体格检查时的配合程度不同,儿童可能不太配合,需要医生耐心操作。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跖骨骨折常用的方法,可清晰显示跖骨骨折的部位、骨折线走向、骨折端移位情况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拍摄X线片时的体位等要求不同,儿童需要固定好足部位置以保证拍摄效果。
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骨折,如骨折端有明显移位、多根跖骨骨折情况复杂时,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细节,了解骨折周围组织情况等。
四、234跖骨骨折的治疗
1.保守治疗
石膏固定:适用于骨折无明显移位或经过复位后位置良好的情况,通过石膏固定限制足部活动,促进骨折愈合,不同年龄患者石膏固定的松紧度等需要根据其足部情况调整,儿童生长发育快,需要定期评估调整石膏。
支具固定:部分情况可使用支具固定,支具相对轻便,舒适度可能比石膏好一些,对于适合的患者可以选择支具固定来促进骨折恢复。
2.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当骨折移位明显、手法复位困难或不稳定骨折时,需要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通过手术将骨折端复位后用钢板、螺钉等固定,促进骨折愈合,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情况有所不同,儿童术后恢复相对成人可能更快,但也需要注意术后护理。
五、234跖骨骨折的康复护理
1.固定期间护理
观察血液循环:无论是石膏还是支具固定,都要观察足部的血液循环情况,如足部的颜色、温度、感觉等,儿童由于皮肤较嫩,更要注意观察,防止固定过紧影响血液循环。
功能锻炼:在固定期间也要进行适当的非骨折部位的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儿童可以进行脚趾的屈伸等简单活动,成人可以进行腿部肌肉等的收缩锻炼。
2.拆除固定后的康复
逐渐增加活动:拆除固定后逐渐增加足部的活动范围和力度,进行行走等功能锻炼,儿童需要在家长辅助下逐步进行康复锻炼,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再次损伤,成人则可以根据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
物理治疗:可以配合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等促进足部功能恢复,物理治疗时要注意温度等适宜,儿童要避免烫伤等情况。
六、234跖骨骨折的预防
1.运动防护:进行剧烈运动时要做好防护,如穿合适的运动鞋等,儿童参加运动时要有成人看护,选择适合其年龄的运动项目和防护装备。
2.避免外伤:在工作和生活中注意避免足部受到外伤,如避免重物砸压足部等,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要注意工作环境的安全防护,儿童要避免在危险环境中玩耍导致足部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