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原因是什么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常见原因包括自身免疫性损伤(如桥本甲状腺炎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甲状腺破坏(如放射性碘治疗、手术治疗)、碘摄入异常(碘缺乏或碘过量)、药物因素(抗甲状腺药物及其他药物)、垂体或下丘脑病变(垂体病变影响TSH分泌、下丘脑病变影响TRH分泌)。
一、自身免疫性损伤
1.桥本甲状腺炎:这是最常见的导致甲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攻击甲状腺的自身抗体,如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等,这些抗体持续破坏甲状腺细胞,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随着病情进展,甲状腺组织逐渐被破坏,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最终引发甲减。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相对高于男性,尤其是30-50岁的女性更为常见,长期高碘饮食、有家族遗传易感性等因素可能增加患桥本甲状腺炎进而发展为甲减的风险。
2.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如1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这些自身免疫紊乱的状态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例如,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其中甲减是较为常见的表现之一,这与自身免疫反应对甲状腺组织的损伤有关。
二、甲状腺破坏
1.放射性碘治疗:常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在治疗过程中,放射性碘会破坏甲状腺细胞,导致甲状腺激素释放减少。如果放射性碘剂量掌握不当或患者个体对放射性碘的敏感性不同,可能会过度破坏甲状腺组织,从而引发甲减。一般在放射性碘治疗后数月至数年逐渐出现甲减的情况较为常见,年龄较大、既往有甲状腺肿大等情况的患者在放射性碘治疗后发生甲减的风险相对更高。
2.手术治疗:因甲状腺良性或恶性肿瘤等疾病进行甲状腺部分或全部切除术后,甲状腺组织减少,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的量相应减少,从而引起甲减。手术中甲状腺组织切除的范围、患者自身的基础甲状腺功能状态等因素会影响术后甲减发生的概率,例如甲状腺全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几乎都会出现甲减,而部分切除术的患者则根据切除范围不同,甲减发生概率有所差异。
三、碘摄入异常
1.碘缺乏: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当机体长期碘摄入不足时,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增多,试图刺激甲状腺合成更多激素,但由于原料缺乏,最终导致甲状腺肿大并发展为甲减。在一些碘缺乏地区,居民长期食用碘含量低的食物,容易发生碘缺乏性甲减,儿童时期碘缺乏还会影响大脑发育,导致智力低下等问题。
2.碘过量:短期内大量摄入碘也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导致甲减。例如,长期服用含碘药物(如胺碘酮等),或者食用大量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等),过量的碘可能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干扰甲状腺激素的正常合成与分泌,从而引发甲减。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本身存在甲状腺自身免疫基础的人群对碘过量更为敏感,更容易因碘摄入异常而出现甲减。
四、药物因素
1.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等,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时,如果药物剂量使用过大,会过度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导致甲减。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根据甲状腺功能调整药物剂量,以避免因药物导致甲减的发生。
2.其他药物:某些药物也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如锂剂,长期服用锂剂可能干扰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引起甲减;一些含铝、钙的制酸剂等也可能影响甲状腺对碘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间接影响甲状腺功能。
五、垂体或下丘脑病变
1.垂体病变:垂体肿瘤、垂体手术或放疗等因素可能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分泌,TSH是刺激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激素,TSH分泌不足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引起甲减。例如,垂体瘤患者如果肿瘤压迫垂体或影响垂体正常功能,可能出现TSH分泌减少,进而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垂体手术后,由于垂体组织受损,TSH分泌可能受到影响,从而引发甲减。
2.下丘脑病变:下丘脑病变会影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分泌,TRH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TSH,当下丘脑病变导致TRH分泌减少时,垂体分泌TSH也会相应减少,最终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甲减。下丘脑肿瘤、炎症等病变都可能影响TRH的分泌,进而影响甲状腺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