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是怎么回事
肩周炎又称“五十肩”“冻结肩”,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不明原因自限性无菌性炎症,引发肩痛和活动受限。病因包括年龄增长致肩部组织退变、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不良姿势和肩部过度劳损、有肩部外伤史或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女性发病率略高。症状有疼痛、活动受限、肌肉萎缩,诊断用体格检查和X线、MRI等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非药物的理疗和康复锻炼、药物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封闭治疗、病情严重者的手术治疗。特殊人群中,老人康复锻炼循序渐进、用药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女性生理期和更年期注意保暖休息、调整锻炼强度;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好血糖促进康复。
一、肩周炎的定义
肩周炎,又称“五十肩”“冻结肩”等,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不明原因自限性无菌性炎症,是引起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二、病因
1.年龄因素:通常多发于50岁左右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肩部组织会发生退变,如肩袖肌腱、关节软骨等磨损,因此中老年人更容易患肩周炎。
2.生活方式: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伏案工作、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会使肩部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增加肩周炎的患病几率。肩部过度劳损,如从事上肢过度外展、上举等活动的职业,像油漆工、教师等,由于肩部反复活动,易引发肩部慢性损伤。
3.病史影响:有肩部外伤史的人,若损伤后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肩部组织愈合不良,可能导致肩周炎。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与肩周炎相关,如糖尿病患者,其血糖水平异常会影响肩部周围组织的代谢和血液循环,使肩部组织更容易受损,发病率较高。
4.性别差异:女性的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的内分泌变化、激素水平波动以及肩部肌肉力量相对较弱等因素有关。
三、症状表现
1.疼痛:早期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
2.活动受限:肩关节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特别是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患者穿衣、梳头、洗脸等日常动作难以完成。患病时间较长者,由于肩关节长期不活动,可导致关节僵硬,形成“冻结肩”。
3.肌肉萎缩:病程较长者,可出现肩部周围肌肉萎缩,特别是三角肌明显萎缩,表现为肩部变窄。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会观察患者肩部的外观,检查有无肿胀、肌肉萎缩等情况。通过被动和主动活动患者的肩关节,评估其活动范围,并检查肩部特定部位的压痛程度,以此初步判断病情。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以帮助排除肩部的骨折、脱位等骨骼病变。磁共振成像(MRI)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强,能清晰显示肩部肌肉、肌腱、韧带等结构的损伤情况,有助于明确肩周炎的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
五、治疗方式
1.非药物治疗:理疗是常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如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等,可以促进肩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康复锻炼对于肩周炎患者非常重要,包括爬墙法、划圈法、拉轮法等,可改善肩部关节活动度,增强肩部肌肉力量,通常要求患者长期坚持锻炼。
2.药物治疗:当疼痛较为明显时,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减轻炎症和疼痛。对于疼痛严重且非甾体类抗炎药效果不佳的患者,可在关节内或痛点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和局部麻醉药进行封闭治疗,能迅速缓解疼痛。
3.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经过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关节镜下肩关节松解术,这种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能有效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功能。
六、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恢复能力较差,在治疗肩周炎时,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新的损伤。药物治疗时,要考虑到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疾病,使用药物时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关注不良反应。
2.女性患者:女性在生理期和更年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肩部疼痛可能会加重。在这些特殊时期,要更加注意肩部保暖和休息。女性在进行康复锻炼时,可以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当调整锻炼强度。
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对于肩周炎的治疗非常关键。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肩部伤口的愈合和炎症的消退。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糖,按照医生的建议调整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使用,确保血糖在稳定的范围内,以促进肩周炎的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