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怎么治疗啊
牙周炎的治疗包括基础治疗、药物辅助治疗、手术治疗和维护治疗。基础治疗有口腔清洁指导、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药物辅助治疗包括局部药物应用和全身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有牙周翻瓣术和植骨术;维护治疗需定期复查且要终身维护口腔健康,不同人群治疗有不同注意事项,如儿童、成人、老年、特殊疾病患者等有相应特点。
一、基础治疗
1.口腔清洁指导
患者需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每天至少刷牙2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能有效清除牙面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研究表明,采用正确刷牙方法的患者,牙周炎病情进展速度会显著减慢。对于儿童患者,家长需协助其进行口腔清洁,选择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并监督刷牙过程,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成人患者中,有吸烟习惯的人群,由于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口腔局部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导致牙周炎更难控制,这类患者需要加强口腔清洁的依从性,必要时可使用辅助清洁工具,如牙线、冲牙器等,以更好地清除牙缝和牙龈沟内的污垢。
2.龈上洁治
龈上洁治是用洁治器械去除龈上牙石、菌斑和色渍,并磨光牙面,以延迟菌斑和牙石再沉积。一般来说,健康人群每年至少进行1-2次龈上洁治,而牙周炎患者通常需要每3-6个月进行一次龈上洁治。对于患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由于其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牙周组织更容易受到细菌侵害,所以需要更频繁地进行龈上洁治,控制牙周局部炎症,因为良好的牙周状况有助于血糖的控制。
3.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是用比较精细的龈下刮治器刮除位于牙周袋内根面上的牙石和菌斑,同时刮除病变的牙骨质,使根面平整,创造一个有利于牙周组织再附着的生理环境。该治疗适用于牙周袋深度≥4mm的患者。对于老年牙周炎患者,由于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等情况,操作时需更加轻柔,避免过度损伤牙周组织。同时,老年患者可能伴有其他系统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在治疗前需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确保治疗过程的安全。
二、药物辅助治疗
1.局部药物应用
可使用局部缓释药物,如米诺环素凝胶,将其放置在牙周袋内,药物能在局部缓慢释放,持续发挥抗菌作用,有效抑制牙周袋内的致病菌。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由于全身用药可能对胎儿或自身产生影响,局部药物应用是更安全的选择,但需要在医生评估后谨慎使用。孕妇牙周炎患者在局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安全性,遵循医生的建议,确保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2.全身药物治疗
对于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可能需要全身应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例如,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不能使用阿莫西林。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的患者,在使用全身药物时,要考虑到血糖对药物代谢的影响,以及药物对血糖控制的潜在作用,需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三、手术治疗
1.牙周翻瓣术
当牙周炎导致牙周袋较深且复杂,基础治疗难以取得良好效果时,可考虑牙周翻瓣术。通过翻瓣暴露病变组织,彻底清除牙石和感染组织,修整牙槽骨形态,然后将牙龈瓣复位缝合。对于吸烟的牙周炎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需要患者严格戒烟,因为吸烟会影响手术部位的血液循环和组织愈合。吸烟患者在术后要加强口腔护理,密切观察手术创口的愈合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复诊。
2.植骨术
如果牙槽骨吸收严重,可采用植骨术增加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为牙周组织的再生提供基础。对于年轻患者,牙槽骨再生能力相对较强,植骨术的效果可能更好。而老年患者牙槽骨再生能力下降,术后需要更加精心的护理,定期复查,观察牙槽骨的愈合情况。
四、维护治疗
1.定期复查
牙周炎患者在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查,一般每3-6个月复查一次。复查内容包括口腔检查,如牙周探诊测量牙周袋深度、牙龈出血情况等,以及拍摄X线片评估牙槽骨的情况。儿童牙周炎患者的复查间隔可能相对较短,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牙周组织变化较快,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家长要陪同儿童按时复诊,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护理。
2.终身维护
牙周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容易复发,所以患者需要终身维护口腔健康。患者要长期坚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持续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对于患有系统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由于这类疾病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牙周炎更容易复发,需要更加重视终身维护,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相应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