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的表现是什么
精神障碍包含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与行为等方面的障碍。感知觉障碍有听幻觉(常见,影响大)、视幻觉(较少见)及其他幻觉(相对少);思维障碍分形式障碍(如思维散漫、破裂、贫乏)和内容障碍(如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影响妄想);情感障碍包括情感迟钝、淡漠、倒错;意志与行为障碍有意志减退、行为障碍(如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不同年龄、性别、病史等患者表现有差异。
一、感知觉障碍
(一)幻觉
1.听幻觉:最为常见,患者可听到各种不同种类和性质的声音,如言语性幻听,内容可为评论性、争论性、命令性等,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之一,对患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在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中均可出现,例如年轻女性患者可能因长期精神压力等因素更易受幻听困扰。
2.视幻觉:较少见,但也可出现,患者能看到不存在的事物形象,不同人群中发生概率虽有差异,但均需引起重视,对于有脑部基础疾病病史的患者更应密切观察视幻觉表现。
3.其他幻觉:还可能有嗅幻觉、味幻觉、触幻觉等,但相对少见,不同年龄患者对不同幻觉的感知和反应方式可能因大脑发育及认知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二、思维障碍
(一)思维形式障碍
1.思维散漫:患者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说话东拉西扯,使他人难以理解其交谈的中心议题,在各年龄段患者中均可能出现,性别差异不明显,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缺乏社交互动的患者可能更易出现思维散漫倾向。
2.思维破裂:患者的思维联想过程破裂,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和应有的逻辑性,语句之间缺乏联系,成段内容令人无法理解,不同病史患者中均可能发生,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患者需格外关注是否出现此类思维形式障碍。
3.思维贫乏:患者思维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对一般性询问往往无明确应答性反应,各年龄、性别患者均可出现,生活方式单一、长期独处的患者可能更易表现出思维贫乏。
(二)思维内容障碍
1.妄想
关系妄想:患者将周围环境中与自己无关的事物都认为与自己有关,如认为别人的谈话是在议论自己,别人的咳嗽是针对自己等,不同年龄患者对关系妄想的理解和表现可能因认知发展程度不同而有差异,女性患者在情感细腻度上可能有不同的体验和表达。
被害妄想:坚信自己受到迫害、欺骗、跟踪、监视等,是精神分裂症常见的妄想类型之一,各年龄段患者均可出现,有过被伤害经历病史的患者可能对被害妄想更为敏感。
影响妄想:又称被控制感,患者觉得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行为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控制,如被电波、仪器或某种特殊东西控制等,不同性别患者在感知和表达影响妄想时可能因性格差异有所不同,年轻患者可能在对新科技相关的影响妄想上有不同关注点。
三、情感障碍
(一)情感迟钝
患者对一般情况下能引起鲜明情感反应的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或反应平淡,如对亲人的关心缺乏应有的情感回应,在各年龄患者中均可出现,生活方式孤僻的患者可能更易出现情感迟钝表现。
(二)情感淡漠
患者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情感活动减退,面部表情呆板,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各年龄段、性别患者均可发生,有长期精神压抑病史的患者可能更易出现情感淡漠情况。
(三)情感倒错
患者的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或外界刺激不相协调,如听到令人高兴的事却表现出悲伤情绪,在不同性别患者中可能因性格特点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女性患者可能在情感倒错的表现上更易被误判为情绪不稳定等情况。
四、意志与行为障碍
(一)意志减退
患者的意志活动减少,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工作、学习及日常生活的要求降低,表现为生活懒散、被动,各年龄患者均可出现,生活方式长期sedentary(久坐)的患者可能更易出现意志减退。
(二)行为障碍
1.紧张综合征:包括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两种状态,紧张性木僵时患者可表现为不语、不动、不食,肌张力增高,可出现蜡样屈曲等;紧张性兴奋时患者可突然出现兴奋躁动、伤人毁物等行为,在各年龄段患者中均可能发生,有脑部器质性病变病史的患者出现紧张综合征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2.怪异行为:患者可出现一些无目的、无意义的怪异行为,如刻板动作、模仿动作等,不同年龄患者的怪异行为表现可能因大脑发育和认知水平不同而有所差异,儿童期起病的患者可能在怪异行为的表现上更具独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