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炎是什么啊
牙髓炎是牙髓组织的炎性病变,病因有细菌感染、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临床表现有自发性疼痛、放射性疼痛、温度刺激加剧疼痛等;分类包括可复性牙髓炎(受温度刺激出现短暂尖锐疼痛,刺激去除后消失)和不可复性牙髓炎(急性起病急骤、疼痛剧烈,慢性有长期冷热刺激痛病史等);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临床检查(视诊、探诊、温度测试、牙髓活力测试、叩诊等);治疗上可复性牙髓炎保存活髓,不可复性牙髓炎急性需先缓解疼痛再根管治疗,慢性需根管治疗,不同年龄患者治疗需考虑其特点。
一、病因
1.细菌感染:
主要的致病菌有变形链球菌、放线菌等。当牙齿发生龋病时,细菌可通过龋洞侵入牙髓。例如,龋病进展到中龋、深龋时,细菌及其毒素容易累及牙髓。
牙齿受到外伤导致牙体硬组织缺损,细菌也可由此进入牙髓引起感染。
2.物理因素:
过冷或过热的温度刺激可引发牙髓炎症。比如,食用过冷的冰淇淋后,可能会刺激牙髓产生疼痛。
过度的咬合创伤,如咬硬物导致的创伤,也可能影响牙髓的血液循环,进而引发牙髓炎。
3.化学因素:
窝洞制备过程中使用的消毒药物,如强酸、强碱类药物,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刺激牙髓。
充填材料如树脂等,如果对牙髓有刺激性,也可能导致牙髓炎的发生。
二、临床表现
1.疼痛:
自发性疼痛是牙髓炎的典型症状。疼痛往往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发生,疼痛性质较为剧烈,可为尖锐的刺痛或跳痛等。
疼痛具有放射性,常常放射到同侧的上下牙齿及头面部,患者难以准确指出疼痛的具体牙位。
温度刺激可加剧疼痛,例如冷热刺激会使疼痛明显加重。在化脓性牙髓炎时,热刺激可使疼痛加剧,而冷刺激可缓解疼痛。
2.其他症状:
炎症初期,患牙可能有轻度的叩痛,随着炎症加重,叩痛会逐渐明显。
慢性牙髓炎患者可能会有长期的冷热刺激痛病史,且疼痛程度相对较轻。
三、分类及特点
1.可复性牙髓炎:
是牙髓组织的初期炎症,多由轻度的龋病或牙体缺损引起。
临床特点是当受到温度刺激时,立即出现短暂、尖锐的疼痛,刺激去除后,疼痛很快消失。牙髓活力测试表现为敏感。
2.不可复性牙髓炎:
急性不可复性牙髓炎:
起病急骤,疼痛剧烈。自发性阵发性痛是主要特点,疼痛在夜间发作或加重,患者常因疼痛难以入睡。
温度刺激可使疼痛加剧,疼痛不能定位。
慢性不可复性牙髓炎:
一般无明显的自发性疼痛,但有长期的冷热刺激痛病史。
患者可诉有轻度的叩痛或叩诊不适。可分为慢性闭锁性牙髓炎、慢性溃疡性牙髓炎和慢性增生性牙髓炎等亚型。慢性增生性牙髓炎多见于青少年患者,患牙有大的龋洞,洞内有红色的牙髓息肉,探诊时一般不痛但易出血。
四、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疼痛病史,包括疼痛发生的时间、疼痛性质、诱发因素等。例如,患者是否有长期的牙痛史,疼痛是否与冷热刺激有关等。
2.临床检查:
检查牙齿是否有龋洞、外伤等病变。通过视诊、探诊等了解患牙的情况。例如,探诊龋洞时,观察是否有探痛,以及疼痛的程度和反应。
温度测试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使用冷水或热水测试患牙,观察牙髓对温度刺激的反应。如可复性牙髓炎时,冷测可引起一过性敏感;急性牙髓炎时,热测可激发剧烈疼痛,而冷测可缓解疼痛。
牙髓活力测试,如电活力测试,可辅助判断牙髓的活力情况,但该测试结果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叩诊检查,通过叩诊患牙,了解牙髓炎症是否累及根尖周组织,叩痛的程度可反映炎症的轻重。
五、治疗原则
1.可复性牙髓炎:
治疗原则是保存活髓。首先应去除刺激因素,如去净龋洞内的腐质等。然后可采用间接盖髓术,用盖髓剂覆盖在近髓的牙本质上,促进牙髓的修复性反应,保存牙髓活力。
2.不可复性牙髓炎:
急性牙髓炎:需紧急缓解疼痛,然后进行牙髓治疗。应急处理可采用开髓引流,打开髓腔,使炎性渗出物引流,减轻髓腔压力,迅速缓解疼痛。后续进行根管治疗,包括根管预备、根管消毒和根管充填等步骤,彻底清除感染的牙髓组织,防止炎症复发。
慢性牙髓炎:一般需进行根管治疗。通过根管治疗去除感染的牙髓,充填根管,以达到治疗牙髓炎并防止根尖周病变的目的。
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在治疗牙髓炎时需考虑其特点。儿童患者由于配合度等问题,在治疗过程中需更加注重安抚患者情绪,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和方法。妊娠期女性患者在治疗牙髓炎时,需考虑孕期的特殊性,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和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