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骨折恢复锻炼法
骨折康复锻炼分早期(1-2周)、中期(3-6周)、后期(6周以上)。早期有手指屈伸锻炼、肩部肌肉等长收缩;中期有肘关节屈伸锻炼、肩部主动外展锻炼;后期有肩关节全方位活动锻炼、力量增强锻炼,各阶段锻炼针对不同恢复阶段及人群有相应要求,以促进骨折恢复和肢体功能恢复。
一、早期康复锻炼(骨折后1-2周)
1.手指屈伸锻炼:
骨折后1-2周,患肢其他未受伤的手指可进行主动屈伸锻炼。通过手指的反复屈伸,促进手部血液循环,防止手指关节僵硬。例如,每天可进行3-4次,每次每个手指屈伸10-15次。此阶段主要是利用未受伤手指的活动来带动全身血液循环,对于肱骨骨折的恢复有间接帮助,因为良好的血液循环有助于骨折部位的修复。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手部活动能力相对较弱,家长可协助进行手指屈伸锻炼,但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引起患儿疼痛。而对于老年患者,手指屈伸锻炼同样重要,可缓慢进行,以自身耐受为度。
2.肩部肌肉等长收缩:
肩部肌肉等长收缩是指肩部肌肉在不产生关节活动的情况下进行收缩。患者可坐在床上或椅子上,放松身体,将肩部肌肉用力收紧,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每次可进行10-15组。这种锻炼方式可以维持肩部肌肉的力量,防止肌肉萎缩,因为骨折后患肢活动受限,肩部肌肉容易废用性萎缩,等长收缩能有效预防这种情况。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进行肩部肌肉等长收缩时要注意监测血糖,避免因肌肉活动导致血糖波动过大。如果患者同时合并有心血管疾病,收缩时要避免过度用力导致血压升高幅度过大。
二、中期康复锻炼(骨折后3-6周)
1.肘关节屈伸锻炼:
在骨折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开始进行肘关节屈伸锻炼。患者可坐在床边,患肢自然下垂,用健侧手握住患肢手腕,缓慢用力使肘关节屈曲,然后再缓慢伸直,反复进行。每天可进行3-4次,每次屈伸15-20次。随着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屈伸幅度,但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导致骨折部位移位。对于年轻、身体状况较好且骨折愈合较快的患者,可以适当加快锻炼节奏和增大活动幅度;而对于老年患者或骨折愈合较慢的患者,则要循序渐进,以骨折部位无明显疼痛和不适为度。如果患者有骨质疏松病史,在进行肘关节屈伸锻炼时要格外小心,防止因骨质脆弱导致骨折部位再次受损。
2.肩部主动外展锻炼:
患者取坐位或站位,患肢缓慢向上外展,尽量达到正常的活动范围,但要注意避免引起骨折部位的疼痛和不适。开始时可借助健侧手的辅助,逐渐过渡到自主外展。每天可进行3次左右,每次外展10-15次。这种锻炼有助于恢复肩部的外展功能,对于患者日后的日常生活活动非常重要。对于女性患者,由于肩部结构和日常活动特点,可能更需要关注肩部外展功能的恢复,以满足穿衣、梳头等日常需求;而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男性患者,肩部外展功能的恢复关系到工作能力的恢复。如果患者合并有神经系统疾病,进行肩部主动外展锻炼时要注意观察肢体的协调情况,防止因神经系统问题导致锻炼效果不佳或出现意外。
三、后期康复锻炼(骨折后6周以上)
1.肩关节全方位活动锻炼:
包括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内旋、外旋等全方位活动。患者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如画圈运动,以肩关节为中心,缓慢做圆形运动,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进行10-15次;还可进行爬墙运动,面对墙壁站立,患肢手指沿墙壁缓慢向上爬行,尽量提高高度,每天可进行3-4次,每次尽量达到新的高度。这种全方位的锻炼有助于恢复肩关节的正常功能,使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活动。对于儿童患者,在进行全方位活动锻炼时,要根据其生长发育情况和骨折恢复情况逐步进行,确保锻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由于吸烟会影响骨折愈合和血液循环,在进行后期康复锻炼时更要注重锻炼的效果,可能需要适当增加锻炼的强度和频率,但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力量增强锻炼:
可进行一些简单的力量训练,如使用轻重量的哑铃进行肩部的外展、前平举等动作。开始时哑铃重量可选择1-2公斤,每组进行10-15次,每天进行3-4组。随着肌肉力量的恢复,逐渐增加哑铃重量。力量增强锻炼有助于恢复患肢的肌肉力量,使患者能够更好地恢复正常的肢体功能。对于老年患者,在进行力量增强锻炼时要选择合适的哑铃重量,避免因重量过大导致肌肉拉伤或骨折部位再次受损。如果患者同时患有关节炎等疾病,进行力量锻炼时要注意关节的保护,避免过度刺激关节导致病情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