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牙龈萎缩原因包括牙周疾病、刷牙方法不当、不良修复体、年龄因素、全身性疾病;治疗方法有治疗牙周疾病、纠正刷牙方法、更换合适修复体、针对全身性疾病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要注意口腔护理及定期检查,老年人要注重口腔卫生和控制基础疾病,妊娠期女性要注意口腔卫生及告知医生妊娠情况。
一、牙龈萎缩的原因
1.牙周疾病:
牙周炎是导致牙龈萎缩的主要原因之一。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物长期堆积,引发牙周组织炎症,炎症会破坏牙龈组织及牙槽骨,使得牙龈逐渐萎缩。例如,有研究表明,牙周炎患者中牙龈萎缩的发生率较高,菌斑指数与牙龈萎缩程度呈正相关。
青少年牙周炎也可导致牙龈快速萎缩,其发病可能与特定的细菌感染及机体免疫反应异常有关,在青少年人群中若不及时控制,牙龈萎缩进展较快。
2.刷牙方法不当:
不正确的刷牙方式,如用力过猛、牙刷刷毛过硬等,会对牙龈造成机械性损伤,长期如此可引起牙龈萎缩。例如,横向刷牙的人群,容易在牙龈缘部位形成楔状缺损,同时导致牙龈退缩。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因刷牙方法不当引发牙龈萎缩,青少年若未养成正确刷牙习惯,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3.不良修复体:
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体,会对牙龈组织产生持续的刺激,导致牙龈炎症和萎缩。比如,修复体边缘不贴合,会不断摩擦牙龈,时间一长就会引起牙龈萎缩,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佩戴不合适修复体都可能出现这种问题。
4.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牙龈会出现生理性萎缩。一般在30岁以后,牙龈逐渐开始有生理性的退缩,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加,牙周组织会有一定程度的退变,牙槽骨会慢慢吸收,从而导致牙龈相对萎缩,老年人中这种生理性牙龈萎缩较为常见。
5.全身性疾病:
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影响牙龈健康导致萎缩,如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牙周组织感染,进而加重牙龈萎缩。此外,血液系统疾病等也可能通过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或代谢等,导致牙龈萎缩,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因全身性疾病引发牙龈萎缩。
二、牙龈萎缩的治疗方法
1.治疗牙周疾病:
对于由牙周炎等牙周疾病引起的牙龈萎缩,首先要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如洗牙(龈上洁治)去除牙石、菌斑等局部刺激物,然后进行龈下刮治,彻底清除牙龈下方的牙石和菌斑,控制牙周炎症。如果牙周炎较为严重,可能还需要进行牙周手术治疗,如牙周翻瓣术等,以促进牙周组织的恢复,减缓牙龈萎缩的进展。
2.纠正刷牙方法:
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巴氏刷牙法能有效清洁牙齿和牙龈,减少对牙龈的刺激。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要根据其手部灵活性等特点进行针对性指导,儿童在家长帮助下学习正确刷牙,成年人则要自觉纠正不良刷牙习惯。
3.更换合适修复体:
对于因不良修复体导致的牙龈萎缩,需要重新制作合适的修复体。医生会根据患者口腔情况,设计贴合牙龈组织、不会对牙龈产生刺激的修复体,确保修复体边缘合适,减少对牙龈的损伤,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都需要根据自身口腔状况更换合适修复体。
4.针对全身性疾病治疗:
如果牙龈萎缩是由全身性疾病引起,如糖尿病,需要积极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利于牙周组织炎症的控制,减缓牙龈萎缩;对于血液系统疾病等,要针对原发病进行相应治疗,改善牙龈的健康状况。
三、特殊人群牙龈萎缩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牙龈萎缩多与刷牙方法不当或先天因素等有关。家长要格外注意儿童的口腔护理,帮助儿童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选择合适的儿童牙刷,刷毛要柔软。同时,要定期带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口腔问题并处理,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牙龈萎缩若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影响牙齿和颌骨的正常发育。
2.老年人:
老年人牙龈萎缩多有生理性因素,同时可能合并其他全身性疾病。老年人要更加注重口腔卫生维护,定期洗牙,保持口腔清洁。对于有全身性疾病的老年人,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在进行口腔治疗时要告知医生自身的基础疾病情况,以便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由于老年人机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治疗后要更加注意口腔的护理和康复。
3.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变化,更容易出现牙龈炎症,进而可能导致牙龈萎缩。妊娠期女性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勤刷牙、勤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在进行口腔检查和治疗时,要告知医生自己处于妊娠期,医生会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因为妊娠期女性的口腔健康不仅关系到自身,还会影响胎儿的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