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使用会带来多种不良反应及特殊人群使用提示,不良反应包括代谢紊乱(血糖、血脂、蛋白质、水盐代谢异常)、消化系统并发症(胃肠道溃疡、胰腺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系统抑制、骨骼系统并发症(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精神神经系统并发症(精神症状、颅内压升高);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及有基础疾病者使用时需格外谨慎,应严格掌握指征、充分评估、密切监测并积极控制基础疾病。
一、代谢紊乱
1.血糖异常:糖皮质激素可促使糖原异生,减少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导致血糖升高,引发类固醇性糖尿病。尤其是本身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的患者,发生血糖异常的风险更高。儿童在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时,也需密切监测血糖,因为血糖异常可能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2.血脂异常:可使血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对于本身就有高脂血症或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后更要关注血脂变化。
3.蛋白质代谢异常:促进蛋白质分解,抑制蛋白质合成,导致负氮平衡。患者可能出现肌肉萎缩、伤口愈合延迟等情况。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蛋白质代谢异常可能影响骨骼和肌肉的正常发育。
4.水盐代谢紊乱:糖皮质激素有潴钠排钾作用,可引起水钠潴留,导致水肿,还可能出现低钾血症。老年人及肾功能不全者对水盐代谢的调节能力较弱,更容易出现此类不良反应。
二、消化系统并发症
1.胃肠道溃疡:糖皮质激素可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抑制胃黏液分泌,降低胃肠黏膜的抵抗力,从而诱发或加重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导致消化道出血、穿孔。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的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风险显著增加。
2.胰腺炎:可能使胰腺分泌和黏稠度增加,引起胆汁和胰液排出受阻,进而诱发胰腺炎。酗酒者、有胆道疾病史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时更易发生胰腺炎。
三、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1.高血压:水钠潴留、血管收缩等作用可导致血压升高。对于本身有高血压的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使血压更难控制。老年人血管弹性较差,血压波动对其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更大。
2.动脉粥样硬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导致血脂异常、血糖升高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四、免疫系统抑制
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减退,使用糖皮质激素后感染的风险更高。感染的部位可以是呼吸道、泌尿道、皮肤等,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此外,使用糖皮质激素还可能掩盖感染的症状,延误诊断和治疗。
五、骨骼系统并发症
1.骨质疏松: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破骨细胞的生成,导致骨量减少,增加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绝经后女性、老年人本身骨密度较低,使用糖皮质激素后更易发生骨质疏松。儿童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2.股骨头坏死:可能导致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受损,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髋关节创伤史、酗酒、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发生股骨头坏死的风险较高。
六、精神神经系统并发症
1.精神症状:可引起欣快感、失眠、烦躁、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严重时可诱发精神分裂症或躁狂抑郁症。既往有精神病史的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时更易出现精神症状。
2.颅内压升高:可能导致脑脊液生成增加或吸收减少,引起颅内压升高,患者可出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症状。儿童颅内压升高可能影响其脑的正常发育。
七、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如身高增长受限、骨骼发育异常等。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尽量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和最短疗程。同时,要密切监测生长发育指标,如身高、体重、骨密度等。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糖皮质激素的耐受性较差,更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等。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权衡利弊。使用过程中要加强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孕妇:糖皮质激素可通过胎盘,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如胎儿生长受限、腭裂、早产等。孕妇使用糖皮质激素需谨慎,只有在病情需要且利大于弊时方可使用,并要密切监测胎儿的发育情况。
4.有基础疾病者:如糖尿病、高血压、消化性溃疡、骨质疏松等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使原有疾病加重。在使用前应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使用过程中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监测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