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后康复过程需要注意什么
股骨颈骨折康复需把握时机,手术内固定术后1-2天可开始简单床上康复训练,保守治疗依骨折愈合情况逐步介入;康复训练包含关节活动度训练,如髋关节和膝关节的不同活动训练,还有肌力训练,包括下肢肌肉和核心肌群训练;负重与行走训练要遵医嘱逐步进行,康复期间需定期复查,避免不良姿势,保证营养支持。
一、康复时机把握
股骨颈骨折后康复时机需根据骨折治疗方式而定,若为手术内固定治疗,一般术后1-2天即可开始进行简单的床上康复训练,如踝泵运动等,通过踝泵运动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每天可进行3-5组,每组10-15次;若为保守治疗,如牵引治疗,需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开展康复训练,通常在骨折端相对稳定后开始进行康复介入。
二、康复训练内容
1.关节活动度训练
髋关节:在康复早期可进行髋关节的小范围屈伸、内外旋等活动,屈伸活动可仰卧位,屈膝屈髋,双手抱膝向胸部靠近,然后慢慢伸直下肢,每次进行10-15次,每天3-4组;内外旋活动可仰卧位,双腿伸直,将一侧下肢缓慢外旋、内旋,幅度逐渐增加,每次10-15次,每天3-4组。随着康复进展,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一般在骨折后2-3周可增加髋关节的外展等活动,但要注意活动幅度不宜过大,避免影响骨折愈合。
膝关节:术后或骨折相对稳定后,可进行膝关节屈伸训练,仰卧位,伸直下肢,慢慢将膝关节屈曲,尽量使脚跟靠近臀部,然后伸直,每次10-15次,每天3-4组。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发育特点,关节活动度训练需更加轻柔,避免过度牵拉导致损伤;老年患者则要根据自身关节情况,缓慢进行,防止因关节退变等因素加重损伤。
2.肌力训练
下肢肌肉: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患者仰卧位,伸直下肢,用力收紧股四头肌,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3-4组;还可进行直腿抬高训练,仰卧位,伸直下肢,慢慢抬高,使下肢离开床面约15-30度,保持5-10秒后放下,每次10-15次,每天3-4组。对于年轻患者,可适当增加训练强度和次数;老年患者肌力训练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同时可结合辅助器械进行轻度助力训练。
核心肌群:包括腹部和腰部肌肉训练,可进行仰卧位屈膝收腹训练,双手抱头,屈膝,将上半身抬起,尽量使肘部接触膝关节,每次10-15次,每天3-4组;对于有骨质疏松病史的患者,核心肌群训练要注意避免过度扭转腰部,防止骨折疏松导致椎体压缩等情况。
三、负重与行走训练
1.负重训练
骨折后负重训练需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一般在骨折后6-12周根据X线片显示的骨折愈合情况逐步开始部分负重或完全负重。例如,可先使用拐杖等辅助器具进行部分负重行走,初始负重重量一般为体重的1/4-1/3,然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负重重量。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于其伤口愈合可能相对缓慢,负重训练要更加谨慎,密切观察患肢情况,防止出现伤口不愈合等并发症;肥胖患者则要控制体重对患肢的压力,可通过调整饮食和运动方式来控制体重,以减轻对骨折部位的负荷。
2.行走训练
开始行走训练时,要确保患者平衡能力良好,可在平坦、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先练习站立平衡,然后再进行行走。行走时要保持身体直立,步伐平稳,辅助器具使用正确。对于儿童患者,行走训练要在家长密切监护下进行,防止摔倒;对于有认知障碍的老年患者,行走训练需有人陪同,确保安全。
四、康复期间的监测与注意事项
1.定期复查
康复期间要定期进行X线等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一般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等需复查。根据复查结果调整康复训练方案,如骨折愈合缓慢时,需适当调整负重训练和活动强度。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定期复查不仅要关注骨折情况,还要监测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因为基础疾病可能影响康复进程和骨折愈合。
2.避免不良姿势
在康复期间要避免长时间盘腿坐、翘二郎腿等不良姿势,这些姿势可能导致髋关节受力不均,影响骨折愈合和康复效果。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注意保持床铺平整、舒适,定时翻身,防止压疮等并发症,同时要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卧位姿势,避免髋关节过度屈曲等不良体位。
3.营养支持
康复期间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尤其是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等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新鲜蔬菜水果等,以促进骨折愈合和身体恢复。对于老年人或胃肠功能不佳的患者,要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和易消化吸收,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营养制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