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精神障碍包括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与行为等多方面障碍。感知觉障碍有幻听(常见,影响大)、幻视(较少见)及幻嗅、幻味、幻触等少见幻觉;思维障碍有思维联想障碍(思维散漫、思维破裂)和思维逻辑障碍(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情感障碍有情感淡漠(对事物缺乏情感反应)和情感不协调(情感表现与思维或外界刺激不协调);意志与行为障碍有意志减退(意志活动明显减少)和行为障碍(紧张综合征及怪异行为等)。
一、感知觉障碍
(一)幻觉
1.幻听:最为常见,患者可听到单调或复杂的声音,如言语声、噪声等,内容多样,可表现为评论性、争论性、命令性幻听等,对患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可能因幻听出现不同反应,如青少年可能因幻听出现情绪波动、行为异常等,而有基础精神病史的患者幻听可能加重病情。
2.幻视:较少见,患者可看到简单的光、色或复杂的人物、景象等,一般在意识清晰时出现,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可能因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幻视表现,如长期独居者可能因幻视出现恐惧等情绪。
3.其他幻觉:包括幻嗅、幻味、幻触等,相对少见,幻嗅患者能闻到一些特殊、难闻的气味,幻味患者能尝到食物中有特殊味道,幻触患者可感到皮肤有异样的触摸感等,这些幻觉都可能干扰患者的正常感知和生活。
二、思维障碍
(一)思维联想障碍
1.思维散漫:患者的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说话东拉西扯,让人难以理解其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语句不连贯、内容无逻辑,成人则可能在交谈中频繁转换话题且难以围绕一个主题深入。
2.思维破裂:患者的思维联想断裂,概念之间缺乏内在联系,言语支离破碎,语句之间缺乏逻辑联系,各句含义互不相关,如患者可能说“今天天气不错,我要去吃饭,饭是用来吃的”等,这种情况在有较重精神分裂症病情的患者中较为常见,年龄、性别因素一般不改变其思维破裂的本质表现,但可能影响对病情评估的方式。
(二)思维逻辑障碍
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患者以一些普通的概念、词句或动作来代表某些特殊的、不经患者解释别人无法理解的含义,如患者将帽子反戴表示自己“革新”了,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可能因文化等因素影响这种象征性思维的具体表现形式。
2.语词新作:患者自创一些奇特的文字、符号、图形或语言并赋予特殊意义,如创造一些只有自己能理解的“文字”来表达想法,这种情况在青少年患者中可能因大脑发育等因素有一定特点,但总体是思维逻辑紊乱的表现。
三、情感障碍
(一)情感淡漠
患者对周围事物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亲人冷淡,对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情也无动于衷,情感反应与内心体验及外界环境不相符,各年龄段患者均可出现,儿童可能表现为对父母的亲近无明显回应,成人则可能在面对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时表情平淡,有基础精神病史的患者情感淡漠可能是病情进展的表现之一。
(二)情感不协调
患者的情感表现与思维内容或外界刺激不相协调,如患者在谈论令人悲伤的事情时却面带微笑,或者在描述愉快经历时却表现出悲伤的情绪,不同性别患者可能在情感不协调的具体表现上有一定差异,女性可能更易在情感表达上出现与实际情境不符的情况,但这并非绝对,主要还是由疾病本身的病理机制决定。
四、意志与行为障碍
(一)意志减退
患者的意志活动明显减少,缺乏主动性,对工作、学习、生活等都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行为懒散,不愿参与社交活动等,不同年龄患者影响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不愿上学等,成人则可能对工作岗位懈怠、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生活方式较规律的患者可能意志减退表现相对不明显,但病情严重时都会受到影响。
(二)行为障碍
1.紧张综合征:包括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两种状态,紧张性木僵时患者表现为不语、不动、不食,肌张力增高,可出现蜡样屈曲等症状;紧张性兴奋时患者突然出现兴奋躁动、伤人毁物等行为,这种行为障碍在病情发作期较为常见,对患者自身及周围人都可能造成伤害,不同年龄患者在紧张综合征的表现程度上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紧张性木僵可能表现为长时间的呆滞状态,而成人紧张性兴奋可能更具攻击性。
2.怪异行为:患者可出现一些无目的、怪异的行为,如刻板动作、模仿动作等,刻板动作表现为反复重复同一简单动作,模仿动作表现为毫无目的模仿他人的动作,这些行为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意志与行为障碍的具体体现,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都可能出现,且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