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髌骨骨折咋办
右侧髌骨骨折的诊断包括临床表现(受伤后膝关节局部疼痛、肿胀等,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和影像学检查(X线是首选,CT用于复杂骨折);治疗有保守治疗(无移位或轻度移位时,石膏等固定4-6周)和手术治疗(明显移位时,切开复位内固定);康复训练分早期(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中期(拆除外固定后屈伸活动)、后期(负重及稳定性训练);注意事项包括饮食(摄入富含蛋白质等营养食物)和预防并发症(感染、膝关节僵硬、深静脉血栓等),不同年龄患者在各方面有相应差异需调整。
一、右侧髌骨骨折的诊断
1.临床表现:受伤后右侧膝关节局部会出现疼痛、肿胀,明显的压痛,还可能出现皮下瘀斑,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有时可摸到骨折端的间隙。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因身体状况有差异,比如儿童骨骼柔韧性好,骨折可能表现相对不典型;老年患者可能合并骨质疏松,骨折后症状可能更隐匿。生活方式不同的人,受伤机制不同导致的骨折表现也有差异,有运动习惯的人可能因剧烈运动受伤,而长期伏案工作者可能因意外扭伤等受伤。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可以明确骨折的类型,如横形骨折、粉碎性骨折等,能看到骨折线的位置和骨折端的移位情况。不同年龄患者的X线表现有差异,儿童骨骺未闭合,骨折可能累及骨骺。
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髌骨骨折,尤其是粉碎性骨折,CT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折块的数量、大小和移位方向,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二、右侧髌骨骨折的治疗
1.保守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髌骨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如儿童患者骨折移位不明显时,可考虑保守治疗,因为儿童骨骼有一定的自我修复和塑形能力;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时也可考虑保守治疗。
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石膏或支具固定膝关节于伸直位,固定时间一般为4-6周,固定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肿胀、血运等情况。
2.手术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有明显移位的髌骨骨折,如横形骨折移位超过2-3mm,粉碎性骨折等,通常需要手术治疗。青壮年患者一般建议手术治疗,以恢复膝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对于有良好手术耐受性的老年患者,若骨折移位明显也应考虑手术。
手术方式:常用的手术方式有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如钢丝环扎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等。手术可以更好地恢复髌骨的解剖结构,有利于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三、右侧髌骨骨折后的康复训练
1.早期康复(术后1-2周):术后早期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即肌肉在不产生关节活动的情况下进行收缩,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3-4组。这样可以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不同年龄患者的训练强度需要调整,儿童由于恢复能力强,可适当增加训练频率但要控制强度;老年患者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
2.中期康复(术后2-6周):拆除外固定后,可开始进行膝关节的屈伸活动训练。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逐步增加膝关节的活动范围,从被动屈伸开始,逐渐过渡到主动屈伸。例如,坐在床边,小腿自然下垂,利用重力辅助膝关节屈曲,每次活动到最大范围时保持10-15秒,然后缓慢伸直,每天进行3-4次,每次10-15分钟。
3.后期康复(术后6周以上):当膝关节活动范围基本恢复后,可进行负重训练和加强膝关节稳定性的训练。如开始扶拐部分负重行走,逐渐增加负重的重量和时间;进行靠墙静蹲、直腿抬高训练等,以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
四、右侧髌骨骨折的注意事项
1.饮食方面:骨折患者需要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牛奶、新鲜蔬菜水果等,以促进骨折愈合。不同年龄患者的饮食需求有差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需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老年患者要注意控制脂肪和盐的摄入,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
2.并发症预防
感染: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手术患者),预防感染。如果出现伤口红肿、渗液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膝关节僵硬:康复训练不及时或不规范可能导致膝关节僵硬。所以要严格按照康复训练计划进行训练,避免膝关节僵硬的发生。不同年龄患者发生膝关节僵硬的风险不同,儿童发生膝关节僵硬的风险相对较低,但也不能忽视康复训练;老年患者由于肌肉萎缩等原因,发生膝关节僵硬的风险较高,更要重视康复训练。
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要鼓励患者进行下肢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必要时可穿弹力袜等预防深静脉血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