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股骨颈骨折怎么办
右股骨颈骨折需先急救与初步评估,现场制动转运,入院后经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明确情况。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非手术适用于稳定型或身体不允许手术者,用牵引等;手术用于明显移位骨折,有闭合复位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等方式。康复锻炼分非手术和手术患者,分别进行相应肌肉收缩及关节活动锻炼。要预防处理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非手术者牵引时做肌肉等长收缩,去除牵引后循序渐进锻炼;手术者术后早期肌肉收缩,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及负重。
一、急救与初步评估
现场处理:当发生右股骨颈骨折时,首先要确保患者制动,避免骨折断端进一步损伤周围组织,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等固定患肢,尽快转运至医疗机构。在转运过程中要尽量平稳,减少患者痛苦。对于有明显出血的情况,要先进行简单的止血处理。
入院后评估:到达医院后,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同时结合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明确骨折的移位情况、骨折类型等。例如,根据骨折线的位置、骨折端的移位程度等将股骨颈骨折分为不同类型,这对于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年龄因素在评估中也很关键,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会影响治疗方式的选择;而儿童患者股骨颈骨折的机制、预后等与成人有所不同。
二、治疗方案选择
非手术治疗
适应证:对于无明显移位的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或者患者身体状况不允许进行手术的情况可考虑非手术治疗。例如,一些年龄较大、合并多种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
具体措施:通常采用牵引治疗,如皮牵引或骨牵引,通过牵引维持骨折端的复位,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制动,一般牵引时间需8-12周,之后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决定是否可以去除牵引进行康复锻炼。在制动期间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对于儿童股骨颈骨折,非手术治疗也是一种选择,通过适当的牵引和固定,利用儿童骨折愈合能力强的特点促进骨折愈合。
手术治疗
适应证:对于有明显移位的股骨颈骨折,一般需要手术治疗。包括青壮年的股骨颈骨折,因为青壮年活动量较大,需要尽快恢复髋关节功能;以及部分老年患者身体状况允许手术的情况。
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闭合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法复位后用空心钉等内固定物固定骨折端;对于一些复位困难或陈旧性骨折等情况,可能需要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可以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减少卧床并发症,但对于年轻患者一般不作为首选,因为人工关节有一定的使用寿命,远期可能需要再次翻修。
三、康复锻炼
非手术治疗患者的康复:在牵引期间,就要开始进行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如股四头肌、腓肠肌的收缩舒张练习,以防止肌肉萎缩。去除牵引后,逐渐开始髋关节、膝关节的屈伸活动锻炼,可在医生指导下借助康复器材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同时要注意活动的幅度和力度,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端再移位。年龄较小的儿童在康复锻炼时要根据其生长发育特点和骨折恢复情况,由专业康复人员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家长要密切配合,监督儿童进行适当的康复活动。
手术治疗患者的康复:术后早期即可开始肌肉收缩锻炼,术后1-2周根据手术情况开始髋关节的轻度活动,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强度。一般术后2-3个月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开始部分负重行走,完全负重行走通常需要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具体要根据影像学检查和患者的恢复情况而定。老年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跌倒,因为老年患者平衡能力差,跌倒可能导致再次损伤,康复训练要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家人要给予更多的陪伴和照顾。
四、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肺部感染:无论是非手术还是手术治疗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发生肺部感染。要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对于儿童患者,也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家长可以帮助儿童变换体位,辅助排痰。
深静脉血栓形成:由于骨折后卧床,下肢静脉回流不畅,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可以通过抬高患肢、进行下肢静脉泵功能锻炼等方法预防。对于高风险患者,可考虑使用抗凝药物,但要严格评估出血风险。儿童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相对较低,但也不能忽视,要注意观察下肢血液循环情况。
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是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头下型骨折等血运破坏严重的类型。对于术后患者要定期进行影像学随访,观察股骨头血运情况。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要避免过早负重,遵循医生制定的负重计划,以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风险。年龄较小的患者股骨头坏死的转归可能与成人不同,要密切关注其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