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磨牙怎么回事
成年人磨牙是指睡眠或清醒时上下牙齿不自主咀嚼运动,表现为牙齿紧咬、有声响等,由心理、咬合、睡眠、全身等因素引起,会致牙齿磨损、咀嚼肌疲劳损伤、颞下颌关节问题等危害,可通过心理调节、口腔与咬合调整、改善睡眠质量、针对全身因素处理等来应对,严重或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
一、磨牙的定义及表现
成年人磨牙是指在睡眠或清醒状态下,上下牙齿不自主地咀嚼运动,可表现为牙齿紧咬、摩擦发出声响等。
二、可能的原因
1.心理因素
压力与焦虑:成年人面临工作、生活等多方面压力,长期处于焦虑状态时,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失衡,可能会引发磨牙。例如,一项研究对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压力下的人群进行跟踪,发现其中磨牙发生率明显高于压力较小的人群。
情绪波动:如紧张、愤怒等情绪长期累积,也可能通过神经传导影响咀嚼肌,导致磨牙现象出现。
2.咬合因素
牙齿咬合关系紊乱:牙齿的错位、缺失、过度磨损等导致咬合不协调,人体会通过磨牙来调整咬合,这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尝试。比如,牙齿排列不整齐的人,更容易出现磨牙情况,因为不整齐的牙齿会使上下牙接触时不能均匀分布力量,从而刺激咀嚼肌异常运动。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该关节与咀嚼肌密切相关,若颞下颌关节出现问题,会影响咀嚼肌的正常功能,进而引发磨牙。
3.睡眠因素
睡眠姿势不当:睡眠时头颈部姿势异常,可能影响咀嚼肌的正常状态,导致磨牙。例如,长期侧卧位睡眠且姿势不良时,可能会对咀嚼肌产生不平衡的压力,诱发磨牙。
睡眠环境改变:突然改变睡眠环境,如噪音、光线等干扰睡眠,也可能引起磨牙。
4.全身因素
内分泌紊乱: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使机体代谢加快,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容易出现磨牙现象。研究表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中磨牙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
肠道寄生虫感染:虽然相对较少见,但如蛔虫等肠道寄生虫感染时,寄生虫的代谢产物等可能会刺激神经,导致咀嚼肌收缩,引起磨牙。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可能诱发磨牙,如抗抑郁药、抗癫痫药等,但这种情况相对较为少见,且通常在停药或调整药物后可能缓解。
三、磨牙的危害
1.牙齿磨损:长期磨牙会导致牙齿表面的牙釉质磨损,使牙齿对冷热酸甜等刺激敏感,严重时可引起牙本质过敏,甚至导致牙齿折断、牙髓炎等问题。
2.咀嚼肌疲劳与损伤:磨牙时咀嚼肌持续收缩,容易引起咀嚼肌疲劳、酸痛,长期可导致咀嚼肌功能紊乱,出现张口困难等症状。
3.颞下颌关节问题:长期磨牙加重颞下颌关节的负担,可能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出现关节疼痛、弹响等症状,影响下颌的正常运动。
四、应对措施
1.心理调节
缓解压力与焦虑:成年人可通过适当的方式缓解压力,如进行运动(慢跑、瑜伽等)、与朋友倾诉、培养兴趣爱好等。运动能促进身体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有助于放松身心,减轻焦虑情绪;与朋友倾诉可以释放心理压力,调整心理状态。
保持情绪稳定:学会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长期处于紧张、愤怒等不良情绪中。例如,每天进行10-15分钟的冥想,有助于平静内心,减少情绪波动对磨牙的影响。
2.口腔与咬合调整
dental检查与治疗: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若存在牙齿咬合关系紊乱等问题,可根据情况进行牙齿矫正、补牙、修复缺失牙等治疗,以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例如,通过牙齿矫正器调整牙齿排列,使上下牙能够均匀接触,减少磨牙诱因。
佩戴咬合板:在医生指导下佩戴咬合板,它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减轻牙齿之间的直接摩擦,保护牙齿和咀嚼肌,同时调整咬合关系,缓解磨牙症状。
3.改善睡眠质量
调整睡眠姿势:尽量保持舒适、有利于咬合和肌肉放松的睡眠姿势,避免头颈部过度扭曲。
营造良好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温度适宜,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等干扰睡眠的因素,创造有利于高质量睡眠的环境。
4.针对全身因素的处理
内分泌紊乱治疗:如果是内分泌紊乱导致的磨牙,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需遵循医生指导进行规范的抗甲状腺治疗,待内分泌功能恢复正常后,磨牙症状可能会有所改善。
肠道寄生虫感染防治:若怀疑有肠道寄生虫感染,应进行相关检查,如大便虫卵检查等,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驱虫治疗。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预防寄生虫再次感染。
总之,成年人磨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了解其原因、危害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于改善磨牙状况、维护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至关重要。如果磨牙情况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更专业的评估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