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牙龈萎缩
牙龈萎缩是牙龈缘向釉牙骨质界根方退缩致牙根暴露的现象,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病理性包括刷牙不当、牙周炎、不良修复体、正畸力不当等原因,危害有牙齿敏感、食物嵌塞、牙齿松动脱落等,可通过保持良好口腔卫生、定期口腔检查洁治、纠正不良习惯、合理饮食来预防。
牙龈萎缩的分类及表现
生理性牙龈萎缩: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项组织器官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退行性变化,牙龈组织也不例外。一般35岁以后牙龈就会开始出现生理性的萎缩,这种萎缩进展较为缓慢,通常不会对牙齿的健康造成严重的急性影响,但会使牙根逐渐暴露,长期来看可能会增加牙齿敏感等问题的发生风险。对于老年人来说,生理性牙龈萎缩是一种自然的衰老表现,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疗,但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以维持剩余牙龈和牙齿的健康状态。
病理性牙龈萎缩
刷牙方法不当:如果长期使用硬毛牙刷,或者刷牙时用力过猛、刷牙方式不正确(如拉锯式刷牙),会导致牙龈受到机械性的损伤,进而引起牙龈萎缩。这种情况在一些刷牙习惯不良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尤其是中青年人。例如,很多人习惯横向刷牙,这样会在牙龈沟内产生楔力,长期作用下会使牙龈退缩。对于这类人群,需要纠正不良的刷牙习惯,选择软毛牙刷,采用正确的巴氏刷牙法,以减少对牙龈的损伤,阻止牙龈萎缩进一步发展。
牙周炎:牙周炎是导致病理性牙龈萎缩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牙周炎是由牙菌斑生物膜引起的牙周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菌斑中的细菌及其毒素会刺激牙龈组织,引起牙龈的炎症、肿胀,进而导致牙龈纤维变性、牙龈沟加深,最终使牙龈逐渐萎缩。牙周炎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尤其在一些口腔卫生状况差、有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中更为高发。例如,吸烟者由于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更容易患上牙周炎并出现牙龈萎缩。对于牙周炎患者,需要及时进行牙周治疗,如洗牙、龈下刮治等,控制牙周炎症,减缓牙龈萎缩的进程。
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体如果边缘不贴合、设计不合理,会对牙龈造成持续的刺激,导致牙龈炎症和萎缩。这种情况在佩戴假牙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佩戴不合适的假牙时。不良修复体引起的牙龈萎缩需要及时调整或更换合适的修复体,以消除对牙龈的刺激,促进牙龈健康的恢复。
正畸力不当:在牙齿矫正过程中,如果施加的正畸力过大或不适当,可能会导致牙龈组织受到压迫,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从而引起牙龈萎缩。这种情况在进行牙齿正畸治疗的人群中可能会出现,尤其是一些正畸治疗过程中口腔卫生维护不佳的患者。对于正畸患者,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牙龈状况,合理调整正畸力,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以减少牙龈萎缩的发生风险。
牙龈萎缩的危害
牙齿敏感:当牙龈萎缩导致牙根暴露后,牙根表面的牙本质小管会直接暴露在口腔环境中,牙本质小管内的神经末梢容易受到冷热刺激、机械刺激等的影响,从而引起牙齿敏感症状,表现为牙齿遇冷、热、酸、甜等刺激时出现酸痛不适,影响患者的进食和生活质量。
食物嵌塞:牙龈萎缩会使牙齿之间的缝隙增大,在咀嚼食物时,食物容易嵌塞在牙缝中,不仅会引起口腔异味,还可能进一步刺激牙龈组织,加重牙龈炎症,形成恶性循环。
牙齿松动脱落:长期的牙龈萎缩会导致牙槽骨吸收,牙槽骨是支持牙齿的重要结构,牙槽骨吸收过多会使牙齿的支持力量减弱,最终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和美观。
牙龈萎缩的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至少刷牙2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选择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采用正确的巴氏刷牙法。同时,每天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缝,及时清除牙齿表面和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对于老年人等口腔卫生维护能力较差的人群,可以使用电动牙刷等辅助工具来提高口腔清洁效果。
定期口腔检查和洁治: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口腔问题并进行处理。同时,每6-12个月进行一次洗牙,清除牙齿表面的牙结石和菌斑,预防牙周炎等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牙龈萎缩的风险。
纠正不良习惯:避免使用硬毛牙刷和不正确的刷牙方式,戒烟限酒,减少吸烟和饮酒对牙周组织的不良影响。在进行牙齿正畸等治疗时,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专业的医生,确保治疗过程中正畸力的合理施加,并密切配合医生进行口腔卫生维护。
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等,这些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持牙龈和牙槽骨的健康。避免过多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含糖量高的食物,减少对牙龈的刺激和龋齿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