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桡骨远端骨折注意事项
右桡骨远端骨折后需从固定与制动、康复锻炼、肿胀与疼痛管理、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综合处理。要维护外固定器具,严格制动并适时康复锻炼,早期冷敷后期热敷处理肿胀,抬高患肢缓解疼痛,饮食营养均衡,注意生活起居避免再次受伤,定期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一、固定与制动方面
1.外固定器具的维护:右桡骨远端骨折后通常会采用外固定,如石膏或支具等。要保持外固定器具的清洁干燥,避免受潮。若为石膏固定,要注意观察石膏的完整性,防止石膏断裂或松动。例如,石膏出现裂缝可能无法有效固定骨折部位,影响骨折愈合。在生活中要避免碰撞石膏固定的部位,防止骨折端移位。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活泼好动,家长需更加留意外固定器具的情况,防止孩子自行拆除或损坏外固定装置。
2.制动限制:严格遵循制动要求,减少右腕部的不必要活动。一般需制动数周,在此期间应避免手腕的屈伸、旋转等动作。但也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手指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肌肉力量下降等情况,更要强调制动的重要性,因为不当活动可能导致骨折移位加重病情。
二、康复锻炼方面
1.早期康复(骨折后1-2周):在骨折早期,可进行手指的主动屈伸活动,如握拳、松开等动作,每次可做10-15次,每天3-4组。通过手指活动促进手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协助进行简单的手指活动训练,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引起患儿疼痛和抗拒。
2.中期康复(骨折后2-6周):随着骨折部位逐渐稳定,可开始进行腕关节的轻度屈伸活动,但要在无痛范围内进行。例如,缓慢地将手腕向上抬起(背伸)和向下压(掌屈),每次活动10-12次,每天3-4组。同时可逐渐增加活动的幅度,但要避免过度用力。对于年轻且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可适当加快康复锻炼的进度,但仍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3.后期康复(骨折6周后):当骨折愈合到一定程度后,可进行更全面的康复锻炼,包括腕关节的旋转活动等。可通过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手腕来进行,每次旋转10-15圈,每天3-4次。同时可结合一些简单的力量训练,如使用握力器进行握力锻炼,增强手腕部肌肉力量,促进功能恢复。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康复能力相对较弱,康复锻炼的强度和进度需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适当调整,可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的康复锻炼方案制定。
三、肿胀与疼痛管理方面
1.肿胀的处理:骨折后常出现局部肿胀,可在受伤早期进行冷敷,一般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3-4次,以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冷敷时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热敷温度不宜过高,一般40-50℃为宜。对于儿童患者,冷敷和热敷时更要密切关注皮肤反应,防止低温或高温对儿童皮肤造成损伤。
2.疼痛的应对:若出现疼痛,可通过抬高患肢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疼痛。一般将患肢高于心脏水平,可在休息时使用枕头等将手腕垫高。如果疼痛较为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处理,但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物,尤其是儿童患者,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安全原则。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在应对疼痛时要更加谨慎,需综合考虑其身体状况和基础疾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缓解疼痛措施。
四、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方面
1.饮食方面:骨折恢复期间要注意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例如,可多吃瘦肉、鱼类、奶制品、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蛋白质有助于骨折部位的修复,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维生素有利于骨骼的代谢和吸收。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满足其生长发育和骨折恢复的需求;老年患者也需注意饮食营养,维持骨骼健康,促进骨折愈合。
2.生活起居:保持居住环境舒适,避免右腕部再次受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提拿重物,防止加重骨折部位的负担。例如,尽量不用受伤的手腕提拿超过1-2公斤的物品。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做好防护,避免孩子在玩耍时再次碰撞到受伤的手腕;老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更加小心,如起床、坐立等动作要缓慢,防止因动作不当导致骨折部位受到影响。
3.定期复查:按照医生规定的时间定期进行复查,一般骨折后1-2周需复查一次,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和外固定装置的位置等。通过复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应处理,如调整外固定装置或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康复锻炼方案等。对于儿童患者,由于生长发育快,骨折愈合相对较快,更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确保骨折正常愈合和肢体正常发育;老年患者也需按时复查,关注骨折愈合进程以及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等相关问题对骨折恢复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