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膝关节髌骨软化症怎么治疗
双膝关节髌骨软化症的治疗包括非药物、药物和手术治疗。非药物治疗有休息与制动(适当休息、用辅助器具稳定膝关节)、物理治疗(热敷、冷敷、超声波、电刺激)、运动疗法(股四头肌锻炼、膝关节屈伸锻炼);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需考虑不同年龄患者身体状况)和营养软骨药物(遵医嘱使用);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手术方式有髌骨软骨修复术、胫骨结节内移截骨术等,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儿童手术谨慎,老年考虑身体耐受等。
一、非药物治疗
1.休息与制动
对于双膝关节髌骨软化症患者,应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上下楼梯等加重膝关节负担的活动。这是因为过度的关节活动会进一步磨损髌骨软骨,休息与制动有助于减少对病变部位的刺激,缓解症状。例如,对于一些长期从事站立工作的患者,需要调整工作方式,减少站立时间,以减轻膝关节压力。
可使用膝关节支具或护膝等辅助器具,起到一定的支撑和制动作用,帮助稳定膝关节,减少髌骨的异常移动,从而缓解疼痛等不适症状。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根据其活动量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支具或护膝规格。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选择合适尺寸,避免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皮肤状况,选择舒适材质的护膝。
2.物理治疗
热敷:可以促进膝关节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一般采用温毛巾或热水袋热敷,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热敷时要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把控,儿童皮肤较娇嫩,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老年患者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要防止烫伤。
冷敷:在急性疼痛期或肿胀明显时,可进行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冷敷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肿胀。但要注意,冷敷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冻伤皮肤。对于有血液循环障碍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冷敷要谨慎,防止加重局部血液循环不良。
超声波治疗: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和热效应,促进膝关节组织的修复。超声波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操作,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调整治疗参数。不同年龄的患者对超声波治疗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和老年患者可能需要适当调整治疗强度。
电刺激疗法:通过特定的电极放置在膝关节周围,产生电刺激,促进肌肉收缩和放松,改善膝关节的血液循环。电刺激疗法同样需要专业人员操作,根据患者情况调整电流强度等参数。对于有心脏起搏器等电子设备的患者,要提前告知医生,避免电刺激对设备产生干扰。
3.运动疗法
股四头肌锻炼:股四头肌力量不足会加重髌骨软化症的病情,因此加强股四头肌锻炼非常重要。常见的股四头肌锻炼方法有坐位直腿抬高:患者坐在椅子上,伸直患侧膝关节,缓慢抬高下肢,保持5-10秒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其肌肉力量情况适当调整锻炼强度和次数;老年患者由于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下降,要注意动作的缓慢和轻柔,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关节损伤。
膝关节屈伸锻炼:在无痛范围内进行膝关节的屈伸活动,有助于增加膝关节的活动度,改善髌骨的轨迹。患者仰卧位,患侧下肢伸直,缓慢屈髋屈膝,尽量将脚跟靠近臀部,然后缓慢伸直下肢,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不同年龄的患者在进行膝关节屈伸锻炼时,要注意活动范围和速度,儿童患者活动范围不宜过大,老年患者要防止关节僵硬但又要避免过度活动造成损伤。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需谨慎使用。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要考虑其胃肠道、肝肾功能等情况。儿童患者一般不优先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需使用要严格评估风险;老年患者由于本身可能存在胃肠道和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使用时要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2.营养软骨药物:如氨基葡萄糖等,可能有助于修复髌骨软骨。但药物的使用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决定是否使用及使用剂量等。
三、手术治疗
1.适应证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病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双膝关节髌骨软化症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患者经过长时间的非药物和药物治疗后,仍有严重的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日常行走、上下楼梯等活动,就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2.手术方式
髌骨软骨修复术:适用于髌骨软骨损伤较局限的患者,通过手术对损伤的软骨进行修复。
胫骨结节内移截骨术:通过改变胫骨结节的位置,调整髌骨的轨迹,减轻髌骨软骨的压力,适用于髌骨轨迹异常明显的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由医生综合判断。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仍在发育,手术治疗要非常谨慎,一般作为最后的治疗手段;老年患者则要考虑其身体的耐受能力和术后恢复情况等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