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如何引起肩周炎
颈椎病与肩周炎在解剖及神经上有关联,颈椎病可通过神经反射、肌肉失衡、血液循环影响等机制引起肩周炎,不同年龄、生活方式人群及有颈椎病病史人群中颈椎病引起肩周炎各有特点,不同人群需注意相应事项来预防或应对,如中青年防不良姿势,老年人注意保暖和活动,长期伏案者定时活动,重体力劳动者注意姿势和防护,有病史者定期检查并康复锻炼等
一、颈椎病与肩周炎的解剖及神经关联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的邻近组织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如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的疾病。肩周炎是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颈椎与肩关节在神经支配上存在关联,颈椎的脊神经分支会参与肩关节周围的神经支配。当颈椎病发生时,颈椎病变部位可能刺激或压迫相关神经,影响到肩关节周围的神经传导。例如,颈椎间盘突出若压迫颈神经根,可能通过神经传导的异常,影响到肩关节周围肌肉的神经调节,导致肩关节周围肌肉出现痉挛、缺血等改变。
二、颈椎病引起肩周炎的病理机制
(一)神经反射机制
颈椎病变刺激颈部的神经感受器,通过神经反射弧影响到肩关节周围的肌肉和关节。颈部的神经冲动传导异常可能反馈性地引起肩关节周围肌肉的紧张。比如,颈神经根受到压迫时,会产生异常的神经冲动,这些冲动传导至肩关节周围的肌肉,使得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长期的肌肉紧张会影响肩关节的正常活动,进而引发肩周炎相关的病理改变。
(二)肌肉失衡机制
颈椎病患者由于颈椎病变,颈部肌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如肌肉痉挛、肌力下降等。颈部肌肉与肩关节周围肌肉存在一定的协同和平衡关系。当颈部肌肉出现问题时,这种平衡被打破。例如,颈部肌肉痉挛可能导致肩关节周围肌肉为了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姿势,被迫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等组织发生慢性劳损,引发肩周炎。另外,颈部肌肉肌力下降会影响对肩关节的稳定作用,使得肩关节在活动过程中更容易受到损伤,增加肩周炎的发生风险。
(三)血液循环影响机制
颈椎病可能影响到供应肩关节周围组织的血管。颈椎病变可能压迫血管,导致肩关节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不畅。组织缺血缺氧会影响其正常的代谢和修复功能。例如,肩关节周围的肌腱、滑囊等组织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营养物质输送减少,代谢废物排出受阻,容易发生炎症反应,进而发展为肩周炎。比如,有研究表明,颈椎病患者肩关节周围组织的血流速度较正常人减慢,这与肩周炎的发生发展存在关联。
三、不同人群中颈椎病引起肩周炎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不同年龄人群
1.中青年人群:中青年人群多因长期不良姿势(如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伏案工作等)引发颈椎病。由于其身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强,但长期不良姿势积累易导致颈椎病变。在引发肩周炎方面,因颈部肌肉相对较发达,早期可能表现为颈部不适、肩部轻度僵硬,若未及时干预,随着病情进展,肩部肌肉逐渐出现痉挛等改变,进而发展为肩周炎。中青年人群应注意避免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定时活动颈部和肩部,预防颈椎病及肩周炎的发生。
2.老年人群:老年人颈椎退变较为明显,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退变等情况常见。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血液循环本身相对较慢,颈椎病引发肩周炎时,症状可能相对隐匿,但一旦发生,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可能较严重。老年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颈部和肩部的保暖,适度进行颈部和肩部的缓慢活动,定期进行颈部检查,及时发现颈椎病相关问题,预防肩周炎的发生。
(二)不同生活方式人群
1.长期伏案工作者:这类人群颈部长期处于前屈姿势,颈椎间盘承受较大压力,易发生颈椎间盘退变等颈椎病表现。由于长时间缺乏颈部活动,颈部肌肉容易疲劳、紧张,进而影响到肩关节周围肌肉,增加肩周炎的发生风险。长期伏案工作者应定时进行颈部和肩部的伸展运动,每工作1-2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活动颈部、肩部和腰部,改善颈部血液循环,维持颈部和肩部肌肉的正常功能。
2.从事重体力劳动者:重体力劳动者颈部可能承受较大的外力冲击,容易导致颈椎损伤,引发颈椎病。同时,重体力劳动中肩部的频繁活动也可能使肩关节周围组织受损,当合并颈椎病时,两者相互影响,更易引发肩周炎。从事重体力劳动者在工作中要注意正确的姿势和用力方式,佩戴合适的颈部和肩部防护装备,工作间歇适当休息,按摩颈部和肩部肌肉,缓解肌肉紧张。
(三)有颈椎病病史人群
有颈椎病病史的人群,其颈椎结构和功能已存在一定异常,再次受到诱因刺激时,更易引发肩周炎。这类人群应定期进行颈椎和肩部的检查,密切关注颈部和肩部的症状变化。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颈部的过度活动和受伤,继续保持良好的颈部姿势,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颈部和肩部康复锻炼,维持颈椎和肩部的稳定,预防肩周炎的复发或加重。例如,可进行一些简单的颈部伸展、肩部绕环等运动,但要注意运动的幅度和力度,避免过度运动导致颈部和肩部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