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出血是什么原因

来源:民福康

胃肠道出血常见原因包括消化性溃疡(与Hp感染、胃酸过多等有关,中老年、男性、长期吸烟饮酒等人群风险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多由肝硬化致门静脉高压引起,肝硬化患者需注意相关事项)、急性胃黏膜病变(应激状态或长期服非甾体类抗炎药致胃黏膜屏障受损,老年人应激下风险高)、肠道肿瘤(中老年多见,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增加风险)、炎症性肠病(免疫异常等致肠黏膜病变出血,青少年、女性需特殊考虑)、血管畸形(各年龄段可发,中老年多见,出血表现多样)、其他原因如肠套叠(多见于2岁以下儿童,表现为果酱样大便)、Meckel憩室(多见于儿童,表现为无痛性便血)

一、胃肠道出血的常见原因

(一)消化性溃疡

1.发病机制:主要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酸分泌过多等因素有关。Hp感染可破坏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导致胃酸等侵袭因素作用增强,引发溃疡。胃酸分泌过多时,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的自身消化作用也会促使溃疡形成,当溃疡侵蚀到胃肠道的血管时就会引起出血。例如,多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约70%-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95%的胃溃疡与Hp感染相关,而溃疡患者中约有15%-25%会发生出血并发症。

2.年龄、性别与生活方式影响:中老年人群相对更易患消化性溃疡,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长期吸烟、饮酒、精神压力大、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的人群发生消化性溃疡及出血的风险更高。吸烟会影响胃十二指肠黏膜血液循环,抑制胰腺分泌碳酸氢盐等保护物质;饮酒可直接损伤胃黏膜,刺激胃酸分泌;非甾体类抗炎药会抑制环氧合酶,减少前列腺素合成,削弱黏膜的保护作用。

(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1.发病机制:多由肝硬化引起,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使得食管胃底静脉回流受阻,静脉迂曲扩张,当血管压力过高时,血管破裂出血。据统计,在肝硬化患者中,约有50%-80%会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其中约15%-20%的患者会发生破裂出血。

2.特殊人群情况:对于肝硬化患者,需注意避免食用粗糙、坚硬食物,以防划破曲张的静脉。同时,要积极治疗肝硬化,控制门静脉高压。男性肝硬化患者可能因饮酒等因素导致病情进展更快,女性患者也需关注自身肝脏情况及静脉曲张相关风险。

(三)急性胃黏膜病变

1.发病机制: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颅内病变等应激状态下,会引起体内神经内分泌失调,导致胃黏膜微循环障碍、黏液分泌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不足等,使胃黏膜屏障受损,发生急性糜烂、溃疡而出血。另外,长期大量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也可直接损伤胃黏膜,引发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例如,在严重创伤患者中,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发生率较高,约为20%-50%。

2.特殊人群应对:对于有严重创伤、大手术等应激情况的患者,需密切监测胃肠道情况,积极采取措施维护胃黏膜屏障。老年人在应激状态下发生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的风险可能更高,因其胃黏膜修复能力相对较弱,且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需更加谨慎处理。

(四)肠道肿瘤

1.发病机制:肠道的良恶性肿瘤都可能导致出血,肿瘤生长过程中血管破裂或肿瘤侵蚀周围血管会引起出血。例如,结肠癌患者中约有20%-30%会出现便血症状,多为持续少量出血,也可出现大量出血情况;肠道间质瘤等也可能因肿瘤内部血管破裂而出血。

2.年龄与生活方式影响:肠道肿瘤的发病年龄多在中老年,随着年龄增长,肠道黏膜等组织发生病变的概率增加。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的人群患肠道肿瘤的风险升高,从而增加了肠道出血的可能性。

(五)炎症性肠病

1.发病机制: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其发病与免疫异常、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有关。肠道炎症导致肠黏膜充血、糜烂、溃疡形成,累及血管时引起出血。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约有10%-2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便血,克罗恩病患者也可能出现肠道出血情况,且病情活动期出血风险更高。

2.特殊人群考虑:青少年患炎症性肠病时需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因为疾病本身及治疗药物可能对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女性患者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因激素变化等因素影响病情,需加强病情监测和个体化治疗。

(六)血管畸形

1.发病机制:肠道血管畸形包括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血管退行性变等,血管结构异常导致其容易破裂出血。例如,动静脉畸形在肠道中可发生出血,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血管结构的异常是导致出血的关键。

2.年龄与出血表现: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血管畸形,但中老年相对多见。出血表现多样,可为间断性少量便血,也可出现大量出血,需要通过内镜等检查手段明确诊断。

(七)其他原因

1.肠套叠:多见于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婴幼儿,是因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引起。套叠部位的肠黏膜受挤压发生缺血、坏死,从而引起出血,常表现为果酱样大便。

2.Meckel憩室:是一种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多见于儿童,憩室内含异位胃黏膜,可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腐蚀憩室周围肠黏膜,导致溃疡、出血,表现为无痛性便血,可呈间歇性发作。

了解疾病
胃酸过多
胃酸过多主要是指患者为胃黏膜分泌的胃酸量超过了正常水平,胃酸过多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的。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胃肠道出血的症状有哪些?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胃肠道出血的症状根据出血部位、速度和出血量略有不同。上消化道出血量较小时,可能会表现出大便隐血或黑便(即焦油样大便)。如果出血量比较大,就会有吐血的症状,甚至会排出暗红色,甚至是鲜红色的大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吐血,症状和下消化道出血非常相似,应慎重判断。短期内大量出血或快速出血的病人,可能会表
胃肠道出血的治疗方法?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一般轻度的胃肠道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可以很快的痊愈,比如饮酒后表现出的急性胃粘膜损伤,在注意饮食的情况下,2-3天就会好转,但对于存在一些基础疾病比如胃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的急性大量出血情况,这种情况会危及病人生命,除了积极应用止血药物外,还应当迅速明确病因,积极的补充体液、血液制品,必要时
胃肠道出血严重吗?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消化道出血是属于相对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并且是属于急症,尤其是急性大出血或者活动性出血不能有效控制,随时都有可能造成死亡。下消化道出血以肠道或者肛门病变,甚至是全身疾病累及肠道等密切相关,一旦表现出大出血,同样会危及生命安全。消化道出血以上消化道出血为多见,多见于胃、十二指肠、食管、胰腺、胆囊部位的
胃肠道出血是什么原因?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胃肠道出血一般是由于上消化道出血而导致的主要症状,如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等疾病。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而导致的症状,如功能性消化不良,溃疡性结肠炎,脾功能亢进等而导致的。建议进一步到医院做相关检查,针对性治疗,避免对身体导致不适。平时多注意饮食搭配,选择易消化食物,禁止刺激性食物,避
胃肠道出血有什么症状
丁印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胃肠道出血是指消化系统中的胃或肠道发生出血的情况,患者通常会出现呕血、黑便、鲜红色便血、身体乏力和头晕等症状,详细分析如下: 1.呕血 呕吐时,可能会出现带有鲜红色血液的呕吐物。 2.黑便 血液在胃肠道中被消化而变黑,排便时,大便会呈现黑色、柏油样质地。 3.鲜红色便血 若胃肠道的出血量比较大,会出
胃肠道出血怎样治疗方法
丁印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胃肠道出血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改善。 1、一般治疗 患者在出血急性期需禁食禁水,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吃流食,而后逐步过渡至半流食和普食。日常要注意多休息,避免熬夜。 2、药物治疗 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雷贝拉唑、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酸对创口的刺激,
胃肠道出血是什么病
丁印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胃肠道出血是指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 胃肠道出血可能是人体的胃、十二指肠、回肠、直肠等器官出血,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疾病引起的,可根据出血量的多少而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出血,轻度胃肠道出血主要以头晕的症状为主,中度出血主要以口渴、少尿等症状为主,而重度出血
胃肠道出血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丁印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胃肠道出血的原因通常包括不良生活习惯、胃溃疡、急性胃炎等,具有分析如下: 1.不良生活习惯 若患者存在酗酒、抽烟、熬夜等不良习惯,若酒精长时间刺激胃黏膜,会导致胃部黏膜血管出现损伤,从而引起胃肠道出血。 2.胃溃疡 若患者长时间患有胃溃疡,并且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引起胃黏膜穿孔,造成胃肠道出血的症
胃肠道出血休克严重吗
丁印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胃肠道出血休克一般比较严重。 胃肠道出血休克指的是由于胃肠道出血导致大量血液丢失,引起血压急剧下降,血液循环不足,从而导致休克状态。以上情况需要及时的进行医疗干预和治疗,否则当出血量较大时,会导致血液循环不足,使身体各个器官无法得到足够的血液和氧气供应,进一步导致器官功能衰竭,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心
胃肠道不好一般要做哪些检查
丁印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胃肠道不好一般可以做大便常规、腹部B超、胃肠镜等检查 1.大便常规 通过观察大便的颜色,可以初步判断有没有胃肠道出血,同时还可以进行细菌培养,检测有没有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 2.腹部B超 通过腹部B超加重,可以观察肝脏、脾、胰腺、胆囊、双肾等脏器有没有炎症、结节、梗阻、结石等情况。 3.胃肠镜 胃镜
胃肠道出血吃什么药
姚轶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中医院 三甲
胃肠道出血如果是轻症的,可以口服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是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等。患者还可以服用一些止血的药物进行治疗,有效止血,防止病情疾病。一般建议胃肠道出血的患者及时去医院就诊,明确原因后再对症进行治疗。
胃肠道出血有什么症状
姚轶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中医院 三甲
胃肠道出血,如果是以十二指肠屈氏韧带为划分,可以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两种。十二指肠屈氏韧带以上的出血叫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屈氏韧带以下部位的出血叫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的症状是呕血、黑便。下消化道出血,如果出血量少,是以黑便为主,出血量大是以便血为主。一般很少出现呕血症状。所以,胃肠道出血症状是以部位划分而不同,临床上
胃肠道出血很严重吗
姚轶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中医院 三甲
胃肠道出血的严重程度判断,一般是根据出血量的多少来判断的,如果出血量比较大,患者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例如血压迅速降低、出冷汗、头晕等症状,说明疾病程度非常严重,应当及时的止血或者补充血容量等对症处理治疗。而出血量比较少的患者一般以黑便为主,经过保护胃肠黏膜的对症治疗,可以使病情得到迅速的缓解。所以笼统的来讲,胃肠道出血患者严重程度,要
胃肠道出血怎么办
刘国栋 副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如果出现了胃肠道出血,首先患者要做到的是自我评估,其中,最重要的是评估出血量,如果在短时间内,出血量超过了600毫升,说明病情危险度比较高,可能会在短时间之内发生休克,所以要拨打120来求救。如果出血量比较少,也可以由亲属陪同前往附近的医院来检查,可以做胃肠镜检查,医生会根据胃肠镜检查的结果,出血的原因来向患者提出治疗的建议。
胃肠道出血是什么原因
刘国栋 副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引起胃肠道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在临床上,常常把胃肠道出血区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有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损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胃癌等,少见的原因有血管畸形、糜烂、贲门撕裂、胃横径动脉综合征等。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有痔疮、大肠腺瘤、大肠腺癌、炎症性肠病、肠道间质瘤、血管畸形和缺血性结肠炎等,还有一些全身性疾
胃肠道出血症状明显么
刘国栋 副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胃肠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疾病,多数急性胃肠道出血的患者症状都很明显,常表现为呕血或者便血,同时还会伴有焦虑和恐惧的情绪,伴有腹胀、腹痛、头晕、头重脚轻等症状。当胃肠道出血的患者出现直立性低血压或者心动过速的时候,表明血容量丢失已经达到了10%-20%,将很快进入休克状态。慢性胃肠道出血的患者,症状往往比较隐匿,可能仅仅有黑便,或者面色苍白等表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