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康复治疗有哪些
神经根型颈椎病可通过物理治疗、运动疗法、药物辅助及生活方式调整来治疗。物理治疗包括牵引、按摩推拿、理疗;运动疗法有颈部肌肉锻炼和有氧运动;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和神经营养药;生活方式要调整姿势、避免颈部外伤,如保持正确坐姿睡姿、运动时护颈等。
一、物理治疗
1.牵引治疗
原理及作用:通过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之间的相互平衡,使颈椎间隙得到拉开,减少椎间盘内压,扩大椎间孔,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研究表明,合适的牵引可以改善颈椎生理曲度,缓解神经根受压症状。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的患者,牵引重量和角度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一般从较小重量开始,逐步调整。例如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牵引可作为早期缓解症状的有效手段,但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因牵引不当造成损伤。
具体操作:常用的有坐位牵引和卧位牵引,坐位牵引时患者端坐,头部略向前倾,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的10%-20%;卧位牵引则患者仰卧,牵引重量可稍大些,时间一般每次15-30分钟,每天1-2次。
2.按摩推拿
原理及作用:通过手法作用于颈部的肌肉、关节等,起到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调整颈椎关节位置的作用。按摩推拿可以减轻神经根周围的粘连,解除对神经根的卡压。不同年龄的患者耐受程度不同,对于儿童患者需谨慎操作,避免用力过猛;对于老年患者,需轻柔操作,防止造成骨折等损伤。研究显示,正规的按摩推拿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和活动受限。
具体操作:按摩推拿手法包括揉法、滚法、按法、扳法等,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操作前需评估患者颈椎情况,根据病情选择合适手法,每次操作时间一般15-30分钟,每周可进行2-3次。
3.理疗
原理及作用:如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水肿;中频电疗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刺激神经肌肉;超声波治疗能促进组织修复等。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经常久坐的患者,可利用热敷在家中辅助治疗,但需注意温度,避免烫伤。例如中频电疗通过电极片贴于颈部周围,产生的电流刺激神经肌肉,改善神经根受压后的神经肌肉功能。
具体操作:热敷可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15-20分钟;中频电疗需由专业人员操作,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节电流强度,每次15-20分钟,每周3-5次;超声波治疗一般由专业医生操作,每次5-10分钟。
二、运动疗法
1.颈部肌肉锻炼
原理及作用:通过增强颈部肌肉力量,维持颈椎的稳定性,从而减轻神经根的压力。例如进行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等动作,可锻炼颈部不同肌群。对于有不同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颈部外伤史的患者,锻炼时需注意动作幅度,避免加重损伤。一般来说,长期低头工作的患者颈部后伸肌群相对薄弱,可加强后伸肌群锻炼。
具体动作及方法:颈部前屈后伸:缓慢低头使下颌接近胸部,然后缓慢抬头,反复10-15次;左右侧屈:耳朵尽量贴近肩部,左右交替,各10-15次;左右旋转:头部缓慢向左右旋转,眼睛尽量看向肩后方,各10-15次,每天可进行2-3组。
2.有氧运动
原理及作用:如快走、游泳等,可增强心肺功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间接改善颈椎局部的营养供应和代谢。对于不同性别患者,运动方式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女性可能更适合游泳等相对柔和的运动;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年龄较大者可选择快走等相对平缓的有氧运动。游泳时,水的浮力可减轻颈椎负荷,是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较好的运动方式,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
具体运动方式:快走时保持适当速度,步幅适中,每天30分钟左右;游泳选择自由泳或仰泳等,在专业游泳场所进行,注意游泳前后的热身和放松。
三、药物辅助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
1.非甾体抗炎药:如[非甾体抗炎药1]等,可减轻神经根周围的炎症反应,缓解疼痛,但需注意其可能存在的胃肠道等不良反应,不同年龄患者使用需注意,老年患者可能更易出现胃肠道刺激,需密切观察。
2.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等,可营养受损的神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于有神经受压出现麻木等症状的患者有一定帮助。
四、生活方式调整
1.姿势调整
原理及作用:避免长时间低头、伏案等不良姿势,维持颈椎正常生理曲度。对于长期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每工作30-40分钟需活动颈部,改变姿势。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低头族需特别注意,定时进行姿势调整。例如使用电脑时,保持屏幕与眼睛平视,座椅高度合适,使颈部处于自然舒适位置。
具体调整方法:保持正确坐姿,腰部挺直,头部保持正直,避免弯腰驼背;站立时抬头挺胸,收腹;睡眠时选择合适高度的枕头,一般以一拳高度为宜,使颈椎在睡眠时维持生理曲度。
2.避免颈部外伤
原理及作用:颈部外伤可能加重神经根型颈椎病病情,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保护颈部。例如进行体育活动时需佩戴护具,乘坐交通工具时注意颈部防护。对于有颈部手术史等病史的患者,更需严格避免颈部外伤,防止神经再次受损。
具体注意事项:进行剧烈运动如篮球、足球等时佩戴颈部护具;乘坐汽车急刹车时用手护住颈部;避免颈部受到撞击等外力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