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是什么情况
牙周炎是发生在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包括菌斑微生物、局部促进因素(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牙齿排列不齐和错颌畸形)、全身因素(内分泌紊乱、吸烟、系统疾病);临床表现有牙龈炎症、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和移位;诊断靠临床检查(牙龈、牙周探诊、牙齿松动度)和X线检查;治疗原则包括基础治疗(口腔卫生指导、洁治和刮治)、手术治疗(病情重经基础治疗不佳者)、维护治疗(长期定期复诊);特殊人群中妊娠期女性、糖尿病患者、老年人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病因
1.菌斑微生物:是引发牙周炎的始动因子。牙菌斑堆积在牙齿表面,其中的细菌会产生毒素等有害物质,刺激牙周组织引发炎症。例如,变形链球菌等细菌在牙面形成菌斑后,可逐步导致牙周炎的发生发展。
2.局部促进因素
牙石:牙石是沉积在牙面上的已钙化或正在钙化的菌斑及沉积物,它会持续刺激牙龈,阻碍口腔卫生措施的实施,促进菌斑的积聚,从而加重牙周炎症。
食物嵌塞:食物嵌塞会引起牙龈乳头的炎症、肿胀,进而导致牙周袋的形成和牙槽骨的吸收。比如,牙齿排列不整齐时容易发生食物嵌塞。
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等修复体边缘不贴合,会刺激牙龈组织,导致局部菌斑堆积,引发牙周炎。
牙齿排列不齐和错颌畸形:这种情况使得口腔自洁作用差,容易积存菌斑、食物残渣等,增加了牙周炎的发生风险。
3.全身因素
内分泌紊乱:如青春期、妊娠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会影响牙周组织的代谢,使牙周组织对局部刺激的抵抗力下降,易患牙周炎。例如,妊娠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牙龈对菌斑微生物的反应性增强,易发生妊娠期龈炎,若未及时控制可能发展为牙周炎。
吸烟:吸烟会影响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降低局部抵抗力,还会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增加牙周炎的发病风险,且吸烟者患重度牙周炎的几率明显高于非吸烟者。
系统疾病: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会影响牙周组织的愈合,使牙周炎的病情不易控制。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白细胞的功能受到影响,容易发生牙周感染,且感染不易治愈。
二、临床表现
1.牙龈炎症
牙龈红肿,质地变得松软脆弱,容易出血,尤其是在刷牙、进食硬物或探诊时容易出血。例如,患者刷牙时发现牙刷上有血迹,或者咬苹果后苹果上有血迹。
牙龈边缘变厚,龈乳头呈球状增生。
2.牙周袋形成:由于牙周组织炎症,牙龈沟加深形成牙周袋。牙周袋可分为龈袋(假性牙周袋)和真性牙周袋。龈袋是由于牙龈炎症肿胀导致龈沟加深,但上皮附着仍位于正常釉牙骨质界处;真性牙周袋则是由于牙槽骨吸收,使附着丧失,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形成的。
3.牙槽骨吸收:X线片可显示牙槽骨吸收的情况,牙槽骨吸收可表现为水平型吸收、垂直型吸收等。水平型吸收是牙槽骨从嵴顶呈水平方向向根方吸收;垂直型吸收则是牙槽骨发生垂直方向或斜行的吸收,与牙根面之间形成一定角度的骨缺损。
4.牙齿松动和移位:随着病情的发展,牙槽骨吸收加重,支持牙齿的力量减弱,牙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动。严重时牙齿可发生移位,比如前牙可出现扇形移位等。
三、诊断
1.临床检查
牙龈检查:观察牙龈的颜色、形态、质地以及是否有出血等情况。
牙周探诊:用牙周探针探测牙周袋的深度、附着丧失的程度以及是否有龈下牙石等。正常牙周袋深度一般不超过3mm,若超过3mm且有附着丧失则提示有牙周炎。
牙齿松动度检查:可通过叩诊等方法判断牙齿的松动程度,分为Ⅰ度、Ⅱ度、Ⅲ度松动。
2.X线检查: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等,了解牙槽骨吸收的部位和程度,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
四、治疗原则
1.基础治疗
口腔卫生指导:教导患者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和使用牙线、间隙刷等辅助清洁工具的方法,督促患者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这是控制牙周炎的基础。
洁治和刮治:通过龈上洁治术去除龈上牙石,龈下刮治术去除龈下牙石和菌斑,以消除局部刺激因素。
2.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病情较重、牙周袋较深且经基础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进行牙周手术,如牙周翻瓣术,以彻底清除牙周袋内的病变组织,修整牙槽骨形态等。
3.维护治疗
牙周炎患者经过治疗后需要长期维护,定期复诊,一般每3-6个月复诊一次,进行口腔检查、洁治等,以防止牙周炎的复发。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患牙周炎的风险增加,由于孕期的特殊性,口腔治疗需谨慎。在妊娠前3个月和后3个月一般不进行复杂的牙周治疗,以免引起流产或早产。在妊娠中期可进行简单的洁治等治疗,但要注意操作轻柔。日常要加强口腔卫生护理,因为孕期激素变化使牙龈对菌斑更敏感,更易发生炎症。
2.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合并牙周炎时,要积极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会影响牙周炎的治疗效果。在进行牙周治疗前,需评估血糖控制情况,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预防感染,由于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能力较差,要密切观察牙周治疗后的反应。
3.老年人:老年人牙周炎的发病率较高,常伴有多种全身疾病。在治疗时要考虑全身状况,如是否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监测生命体征等。同时,老年人的口腔卫生维护可能存在困难,家属应协助其做好口腔清洁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