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的症状与治疗
牙周炎有牙龈出血、红肿、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口臭等症状,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口腔清洁指导、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手术治疗(牙周翻瓣术、牙龈切除术)、修复治疗(松动牙固定、义齿修复)、全身治疗(抗生素应用),各治疗需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谨慎实施。
一、牙周炎的症状
1.牙龈出血: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易出血,这是牙周炎早期常见症状之一,因牙周组织炎症导致牙龈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青少年牙周炎患者牙龈出血情况可能相对更为明显,而老年患者由于牙龈萎缩等因素,出血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和抵抗力,可能使牙龈出血情况加重且更难恢复。
2.牙龈红肿:牙龈颜色呈鲜红色或暗红色,质地变得松软,肿胀明显。炎症会刺激牙龈组织,使其血管扩张、充血,进而出现红肿现象。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更容易出现牙龈红肿的情况,且程度可能相对较重;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抵抗力下降,牙周组织炎症反应更易加重,牙龈红肿情况可能持续不愈或反复发作。
3.牙周袋形成:牙周组织发生炎症时,牙龈沟加深形成牙周袋。通过牙周探诊可以发现牙周袋的深度,牙周袋内易存留食物残渣、菌斑等,进一步加重炎症。对于有正畸治疗史的患者,由于牙齿移动等原因,更容易导致牙周袋形成,需要特别注意口腔清洁维护;有长期不良口腔卫生习惯的人群,如不按时刷牙、使用牙线等,牙周袋形成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4.牙齿松动:随着病情进展,牙周组织被破坏,支持牙齿的力量减弱,牙齿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动。早期可能只是咀嚼时稍有不适,逐渐发展为牙齿明显松动甚至脱落。老年人由于牙槽骨生理性吸收等因素,牙齿松动相对更常见;有夜磨牙习惯的人群,会加重牙齿的负担,加速牙周组织的破坏,导致牙齿松动更快发生。
5.口臭:牙周袋内细菌发酵产生异味物质,导致口腔出现难闻气味。口臭问题会影响患者的社交生活,对于注重形象的人群如职场人士等,会带来较大困扰;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口臭可能会与呼吸系统异味相互影响,加重不适感觉。
二、牙周炎的治疗
1.基础治疗
口腔清洁指导:指导患者正确刷牙,推荐使用巴氏刷牙法,每天至少刷牙2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使用牙线或间隙刷清洁牙缝,清除食物残渣和菌斑。对于儿童,家长需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选择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并耐心教导刷牙方法;老年人由于手部灵活性下降等原因,可以使用电动牙刷等辅助工具来提高刷牙效果。
龈上洁治:通过超声波洁牙机等设备去除牙齿表面的牙结石、菌斑等。龈上洁治可以有效减轻牙龈炎症,对于大多数牙周炎患者是基础的治疗步骤。患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需要在病情稳定后谨慎进行龈上洁治,避免术中出血过多;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要告知医生,避免在洁治过程中因超声波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影响起搏器功能。
龈下刮治:用比较精细的器械刮除牙周袋内根面上的牙结石和菌斑,深入清除牙周袋内的致病因素。龈下刮治对于控制牙周炎症、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糖尿病患者在进行龈下刮治时,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伤口愈合,术后要密切观察牙龈恢复情况;妊娠期女性在妊娠前3个月和后3个月一般不做常规龈下刮治,以免引起流产或早产,可在妊娠中期谨慎进行。
2.手术治疗
牙周翻瓣术:切开牙龈,翻开牙龈瓣,暴露病变组织,进行彻底的清创、修整牙槽骨等操作,然后缝合牙龈。适用于牙周袋较深、病变范围较大的患者。对于吸烟的患者,术后需要严格戒烟,因为吸烟会影响手术部位的血液循环和愈合,增加手术失败的风险;肥胖患者由于颈部脂肪较多等因素,术后恢复可能相对较慢,需要加强术后护理和营养支持。
牙龈切除术:切除增生肥大的牙龈组织,恢复牙龈的生理外形。主要用于牙龈增生明显影响美观或口腔功能的情况。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在手术前需要告知医生,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麻醉药物等;患有精神疾病且不能配合手术的患者,需要在病情稳定且有家属陪同等情况下进行手术安排。
3.修复治疗
松动牙固定:对于松动的牙齿,通过牙周夹板等方法将松动牙与相邻稳固牙齿固定在一起,增加牙齿的稳定性,有利于牙周组织的修复。儿童处于替牙期时,松动牙固定需要谨慎考虑,避免影响恒牙萌出;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等全身性疾病导致牙齿松动的患者,在进行松动牙固定的同时,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进展对牙周组织的影响。
义齿修复:当牙齿因牙周炎严重松动或缺失时,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义齿进行修复,恢复咀嚼功能和美观。老年人选择义齿时,要考虑其口腔黏膜情况、咀嚼力等因素,选择舒适度高、适合的义齿类型;患有颞下颌关节疾病的患者,义齿修复需要特别注意咬合关系的调整,避免加重关节症状。
4.全身治疗
抗生素应用:对于病情较严重、有全身感染倾向等情况的患者,可适当使用抗生素辅助治疗,如甲硝唑等,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儿童一般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治疗牙周炎,只有在病情非常严重且其他方法无法控制时,才谨慎考虑使用抗生素,并且要密切关注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孕妇属于特殊人群,使用抗生素需要格外谨慎,必须在医生评估利弊后严格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生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