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有什么症状
精神分裂症有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等表现。阳性症状包括幻觉(听幻觉等常见,还有嗅、味、触幻觉等少见)和妄想(关系、被害、夸大、钟情妄想等);阴性症状有情感淡漠、意志减退、社交退缩;认知功能障碍包含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执行功能障碍。不同年龄段、性别患者症状有差异,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症状,有家族史患者患病风险高且症状受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
一、阳性症状
1.幻觉
听幻觉:最为常见,患者可听到各种不同种类和性质的声音,如听到有人评论自己的言行、听到有人命令自己做某事等。例如,患者可能听到两个声音在争论关于自己的事情,这种幻听是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中较具特征性的表现之一。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大脑的神经递质功能紊乱有关,尤其是多巴胺系统的异常,研究发现患者大脑中与听觉处理相关区域的多巴胺受体功能异常,导致异常的神经信号传递,从而产生幻觉。
视幻觉:相对听幻觉较少见,但也可能出现,患者会看到不存在的事物,如看到虚幻的人物、物体等。视幻觉的产生同样涉及大脑视觉处理相关区域的神经功能异常,可能与视觉信息的异常整合有关。
其他幻觉:还包括嗅幻觉、味幻觉、触幻觉等,但相对少见。嗅幻觉表现为患者能闻到并不存在的特殊气味,味幻觉是尝到不存在的味道,触幻觉则是感觉到不存在的触觉刺激等。
2.妄想
关系妄想:患者会将周围环境中与自己无关的事情认为与自己有关系。比如,患者走在大街上,看到别人交谈,就认为是在议论自己;患者看到电视节目、报纸文章等内容,也觉得是在针对自己进行影射等。这种妄想的产生可能与患者的认知偏差有关,患者过度解读周围环境信息,将其错误地关联到自身。
被害妄想:患者坚信自己受到迫害、欺骗、跟踪、下毒等。例如,患者认为有人要陷害自己,会在食物中下毒,或者派人跟踪自己进行监视等。被害妄想的形成可能与患者的安全感缺失以及大脑的认知-情感调节失衡有关,患者的大脑对外部威胁的感知出现了异常的放大和错误归因。
夸大妄想:患者会无根据地夸大自己的财富、地位、能力、权力等。比如,患者自称是著名的科学家、拥有巨额的财富等,但实际上与事实严重不符。夸大妄想的产生可能与患者的自我认知出现偏差有关,可能是大脑在自我评估系统上出现了功能紊乱,导致患者对自己的评价严重脱离现实。
钟情妄想:多见于女性患者,患者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即使对方明确拒绝,患者仍坚信是对方在考验自己等。钟情妄想的发生可能与患者的情感认知和社交认知的异常有关,患者错误地解读异性的行为和意图。
二、阴性症状
1.情感淡漠
患者对周围事物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面部表情平淡,对亲人的关心、朋友的问候等都表现得无动于衷。例如,患者的亲人患病住院,患者却没有明显的悲伤情绪;在面对重大事件时,也缺乏应有的情绪波动。情感淡漠的产生可能与大脑的情感调节中枢功能异常有关,如大脑中的边缘系统等区域的神经递质失衡,影响了情感的正常表达和体验。
2.意志减退
患者的活动减少,缺乏主动性,对生活、工作、学习等都缺乏动力。比如,患者可能长时间独处,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对于原本感兴趣的事情也不再积极参与。意志减退的原因可能与大脑的奖赏系统功能障碍有关,患者难以从日常活动中获得正常的奖赏体验,从而导致缺乏行动的动力。
3.社交退缩
患者回避社交场合,不愿意与他人交往,逐渐脱离社会生活。例如,患者原本有正常的社交圈子,但逐渐减少与朋友、同事的接触,越来越封闭自己。社交退缩的发生可能是由于患者的社交恐惧以及自身的阴性症状导致其对社交活动的兴趣和能力下降,同时大脑的社交认知和情感交流功能出现了问题。
三、认知功能障碍
1.注意力不集中
患者在进行日常活动时,难以集中注意力。比如,在听课、工作任务执行过程中,容易被外界干扰,不能持续专注于当前的任务。注意力不集中的机制可能与大脑的注意网络功能异常有关,大脑中负责注意力调节的区域如前额叶等出现神经功能紊乱,影响了注意力的正常维持和分配。
2.记忆力减退
患者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和远期记忆力都可能受到影响。近期记忆力减退表现为容易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如刚说过的话、刚做过的事等;远期记忆力减退则可能影响对过去经历的回忆。记忆力减退与大脑的海马等记忆相关区域的神经损伤和功能障碍有关,这些区域在记忆的存储和提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当这些区域出现异常时,就会导致记忆力下降。
3.执行功能障碍
患者在完成复杂任务时,如计划、组织、解决问题等方面出现困难。例如,患者难以制定一个简单的工作计划,在面对问题时不能有效地运用策略去解决。执行功能障碍与大脑的前额叶等执行控制相关区域的功能异常有关,前额叶在对行为的规划、抑制不适当行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功能受损会导致执行功能出现障碍。
不同年龄段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可能有所差异,儿童青少年患者可能在阳性症状表现上相对不典型,而老年患者可能会合并更多的躯体疾病,症状表现也会受到躯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女性患者在某些症状上可能有其特点,如钟情妄想等相对更常见。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等,可能会加重症状的严重程度。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患者,患病风险相对较高,且症状可能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更早出现或表现更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