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如何自测
焦虑症可通过症状表现自查、自评量表辅助自测,不同特殊人群自测有注意事项。症状表现包括情绪方面持续紧张不安、易激惹,躯体症状方面睡眠问题、躯体疼痛、其他躯体反应,行为表现方面回避行为、过度警觉;可通过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和贝克焦虑量表(BAI)辅助自测,量表结果仅供参考不能作诊断依据;儿童需长期细心观察不同情境下反应并考虑年龄特点,老年人要注意与躯体疾病混淆,孕期女性要区分正常孕期情绪波动与焦虑症,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一、症状表现自查维度
1.情绪方面
持续的紧张、不安感:成年人可能会经常莫名觉得心里发慌,总是担心不好的事情发生,这种不安感并非由特定明确的情境引起,且持续时间较长。对于儿童而言,可能表现为过度的担忧学校生活相关事宜,如害怕考试、与同学相处不好等,且这种担忧超出了该年龄段应有的程度。
易激惹: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出现比平时更容易生气、发火的情况,比如成年人可能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儿童可能会因为小挫折而大哭大闹且难以安抚。
2.躯体症状方面
睡眠问题:很多焦虑症患者会出现睡眠障碍,成年人可能表现为入睡困难,躺在床上很久难以平静进入睡眠状态;或者睡眠浅,稍有动静就容易醒来;也有早醒的情况,比平时早很多时间醒来且难以再入睡。儿童可能出现夜间频繁做噩梦、睡眠中频繁翻动等情况,进而影响次日的精神状态,出现精神萎靡等表现。
躯体疼痛:可能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肌肉紧张性疼痛等。成年人可能会觉得头部持续有紧绷感的疼痛,或者肩颈部位肌肉总是处于紧张僵硬状态并伴有疼痛。儿童相对较少表达躯体疼痛,但可能会出现说自己身体某部位不舒服却又难以明确指出具体位置的情况,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行为表现。
其他躯体反应:还可能有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抖、尿频等躯体症状。成年人在焦虑发作时可能明显感觉心跳速度比平时快很多,呼吸变得急促,儿童可能会出现在焦虑时小手不自觉发抖等情况。
3.行为表现方面
回避行为:会回避一些可能引发焦虑的情境或活动。成年人可能会因为担心在公众场合发言会焦虑而回避需要上台讲话的工作任务等;儿童可能会因为害怕去陌生环境而回避去新的游乐场等,表现出比同龄孩子更明显的对新环境的抗拒。
过度警觉:总是处于比较敏感的状态,对周围环境的细微变化都很在意。成年人可能会对周围人的小声议论过度关注,觉得是在说自己;儿童可能会对教室里的一点微小动静都很敏感,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状态。
二、使用自评量表辅助自测
1.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
该量表共有7个问题,涉及过去两周内的相关症状表现。问题包括“觉得紧张、焦虑或急切”“不能停止或控制worrying”“对各种各样的事情担忧过多”等。每个问题根据严重程度分为0-3分,0分表示“没有”,1分表示“几天”,2分表示“超过一半天数”,3分表示“几乎每天”。将7个问题的得分相加,总分范围是0-21分。一般来说,总分在5-9分可能提示轻度焦虑,10-14分提示中度焦虑,15-21分提示重度焦虑。但需要注意的是,自评量表只是初步筛查工具,不能作为诊断依据,若得分提示可能有焦虑问题,需要进一步到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生进行详细评估诊断。
2.贝克焦虑量表(BAI)
该量表包含21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0-3级评分,0分表示“无”,1分表示“轻度”,2分表示“中度”,3分表示“重度”。主要评估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变化情况。通过对各个项目得分的累加来判断焦虑程度,总分范围是0-63分。一般认为,总分在0-7分表示无焦虑;8-15分表示有轻度焦虑;16-25分表示有中度焦虑;26分及以上表示有重度焦虑。同样,自评量表结果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诊断。
三、特殊人群自测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家长在辅助观察时要格外细心。不能仅依据儿童的某一次表现就判断为焦虑症,要长期观察其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反应。例如,不能因为儿童偶尔一次害怕去幼儿园就认为是焦虑症,而是要观察这种害怕是否持续存在,是否影响到儿童的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交等多方面。同时,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焦虑表现形式有所不同,比如幼儿可能更多表现为哭闹、黏人等,学龄儿童可能更多表现为对学校相关活动的过度担忧等。
2.老年人
老年人出现焦虑症状时可能会与躯体疾病相互混淆。比如老年人出现睡眠问题、躯体疼痛等症状时,可能首先会考虑是身体疾病引起,而忽略焦虑的可能。所以在为老年人自测时,要综合考虑其身体状况和精神心理状态。如果老年人长期存在不明原因的躯体不适且伴有情绪方面的异常,如紧张不安等,要及时引导老年人到医院进行全面评估,同时要考虑老年人可能存在的对就医的抵触情绪等因素,家人要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老年人顺利接受评估检查。
3.孕期女性
孕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更容易出现焦虑情绪。在自测时,要注意区分正常的孕期情绪波动和焦虑症的区别。正常的孕期情绪波动可能与对胎儿健康、分娩等的正常担忧有关,而焦虑症则是过度的、持续的焦虑情绪,且可能伴有明显的躯体症状和行为改变等。如果孕期女性出现持续的紧张不安、难以控制的担忧等情况,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因为孕期焦虑可能会对孕妇自身和胎儿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可能导致孕妇睡眠障碍加重、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等,同时要考虑到孕期用药的特殊性,在评估和干预时要充分权衡利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