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胆结石手术需要注意什么
胆结石手术前后需多方面护理,术前要评估身体状况、调整饮食、做好心理准备;术中要配合体位和呼吸;术后要护理伤口、监测生命体征、恢复饮食、促进活动康复;还要预防感染、出血、胆瘘等并发症,不同年龄段患者有不同护理要点。
一、术前准备方面
1.身体状况评估
需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腹部超声等多项检查,以明确胆结石的具体情况以及患者的整体身体状态。例如,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情况,若白细胞升高可能提示有炎症存在;肝肾功能检查能评估患者的脏器功能是否能够耐受手术,因为手术可能会对肝肾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小儿和老人的身体耐受能力不同,小儿要特别关注其肝肾功能的发育情况以及对手术创伤的应激反应,老人则需更细致地评估心肺功能等基础状况。
要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既往是否有腹部手术史、药物过敏史、心血管疾病史等。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可能存在腹腔粘连等情况,增加手术难度;药物过敏史则需在术前做好防范措施,避免使用过敏药物;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手术中可能面临心血管方面的风险,需要提前与心血管科等多学科会诊评估。
2.饮食调整
术前一般需要禁食禁饮一定时间,通常成人术前8-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目的是防止手术过程中发生呕吐、误吸导致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等。对于小儿患者,禁食禁饮的时间需根据年龄适当调整,年龄越小,胃排空时间相对越短,要严格遵循儿科禁食禁饮的规范,以保障手术安全。
术前一段时间应避免进食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会刺激胆汁分泌,在术前进食可能会使胆囊内胆汁充盈,影响手术操作。比如术前一周内应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
3.心理准备
患者可能会对手术存在恐惧、焦虑等情绪,医护人员需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大致过程以及安全性等,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沟通方式有所不同,对小儿患者可通过亲切的安抚、简单易懂的方式解释手术;对成年患者则可详细讲解科学依据支撑的手术优势等;对于有特殊病史或心理较为敏感的患者,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个性化的心理疏导。
二、术中配合方面
1.体位配合
患者需按照医护人员的要求采取合适的体位,一般多采用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以便手术操作。在体位摆放过程中,要确保患者舒适且身体各部位保持正确位置,避免因体位不当导致患者不适或影响手术视野。对于小儿患者,要特别注意体位摆放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防止在术中发生体位偏移等情况。
2.呼吸配合
手术过程中患者需要配合呼吸,一般在医生需要暴露手术视野或进行某些操作时,按照指令进行深呼吸或屏气等动作。比如在进行胆囊切除等操作时,可能需要患者配合屏气以减少腹腔脏器的移动,便于手术操作。医护人员会在术前向患者说明呼吸配合的要点,让患者提前熟悉,尤其是小儿患者,需要医护人员耐心引导其配合。
三、术后护理方面
1.伤口护理
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情况。定期为伤口换药,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对于小儿患者,由于其皮肤娇嫩,换药时要更加轻柔,避免损伤皮肤,同时要注意观察伤口局部是否有感染迹象,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2.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一般每小时监测一次,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延长监测间隔。体温异常可能提示有感染等情况,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也能反映患者的身体状况是否稳定。对于老年患者和小儿患者,由于其生命体征相对不够稳定,更要加强监测频率和力度,一旦发现生命体征异常要及时处理。
3.饮食恢复
术后饮食恢复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术后先从少量流质饮食开始,如温开水、米汤等,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反应后,再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稀粥、面条等,然后根据恢复情况过渡到正常饮食。饮食要逐渐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以促进身体恢复。小儿患者的饮食恢复要更加谨慎,根据其年龄和消化能力逐步调整饮食种类和量,确保营养供给的同时避免引起胃肠道不适。
4.活动与康复
术后早期鼓励患者适当活动,如在床上翻身、四肢活动等,以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预防肺部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早期活动也有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对于小儿患者,要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进行适当的活动,避免过度活动导致伤口疼痛或其他不适;老年患者则要根据其身体状况逐渐增加活动量,活动过程中要有人陪伴,防止发生意外。
四、并发症预防方面
1.感染预防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预防切口感染、腹腔感染等。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时要遵循合理用药原则,但需注意避免对小儿患者滥用抗生素。同时,要保持患者居住环境的清洁,减少感染的机会。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患者,要更加注意血糖的控制,因为高血糖不利于伤口愈合和感染的预防。
2.出血预防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血压下降等出血相关表现。术后早期要注意腹腔内出血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的患者,要提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纠正凝血功能等。小儿患者由于凝血机制相对不完善,更要关注是否有出血倾向,如伤口渗血不止等情况要及时排查原因并处理。
3.胆瘘预防
观察患者腹腔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等。如果出现腹腔引流液异常,如胆汁样液体流出等,要高度警惕胆瘘的发生。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防止出现严重的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对于复杂胆结石手术的患者,胆瘘的预防更为重要,要加强术后的观察和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