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皮肤病
糖尿病皮肤病是糖尿病患者皮肤出现的一系列病变,分为感染性、代谢性、血管性等类型,有相应表现、发病机制,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预防需控血糖、皮肤护理、防感染,治疗依不同类型采取对应措施,儿童、老年、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糖尿病皮肤病的定义与分类
糖尿病皮肤病是糖尿病患者在皮肤领域出现的一系列病变,可分为感染性皮肤病、代谢性皮肤病、血管性皮肤病等多种类型。感染性皮肤病中,糖尿病患者因血糖高利于细菌、真菌滋生,易出现皮肤疖、痈、体癣等;代谢性皮肤病与糖尿病的代谢紊乱相关,如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其发病可能与糖尿病引起的免疫、血管等多因素异常有关;血管性皮肤病则与糖尿病导致的血管病变相关,像糖尿病性坏疽,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致血液循环障碍,加上神经病变使感觉减退,易发生足部损伤进而发展为坏疽。
二、常见糖尿病皮肤病的表现
感染性皮肤病表现:皮肤疖、痈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可触及硬结,痈比疖范围更大,有多个脓头;体癣多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红斑,边缘有丘疹、水疱,中央趋于消退,伴有瘙痒。
代谢性皮肤病表现: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常发生于胫前,初期为红色丘疹,逐渐扩大成斑块,中央凹陷呈象牙色,边缘有紫红色晕。
血管性皮肤病表现:糖尿病性坏疽根据坏疽范围分为不同程度,如足坏疽可从足部小范围皮肤发黑、坏死逐渐发展至足部大部分组织坏死,伴有局部温度降低、脉搏减弱等血液循环障碍表现。
三、糖尿病皮肤病的发病机制
感染性皮肤病发病机制:高血糖环境为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繁殖培养基,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可能存在一定程度异常,如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吞噬功能等受损,使得机体抵御微生物感染的能力下降,容易发生皮肤感染。
代谢性皮肤病发病机制: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糖基化终末产物堆积,可能参与了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等代谢性皮肤病的发病过程,同时,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也可能协同作用影响皮肤的代谢和结构。
血管性皮肤病发病机制: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变主要包括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可导致皮肤微循环障碍,营养供应不足,神经病变使皮肤感觉减退,易受损伤,而大血管病变导致肢体血液循环不良,当足部等部位受到轻微损伤时,就容易发展为坏疽等血管性皮肤病表现。
四、糖尿病皮肤病的诊断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糖尿病的病程、血糖控制情况等,了解皮肤病变出现的时间、发展过程等。例如,若患者糖尿病病史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出现皮肤病变时要高度怀疑与糖尿病相关。
体格检查:观察皮肤病变的部位、形态、范围等,如检查感染性皮肤病时查看皮肤损害的特征,代谢性皮肤病观察典型的皮肤斑块表现,血管性皮肤病检查肢体血液循环情况、温度、脉搏等。
实验室检查:对于感染性皮肤病,可进行细菌、真菌涂片及培养,明确病原体;对于代谢性相关皮肤病,可能需要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了解血糖控制整体情况,还可能进行一些自身抗体等检测协助诊断代谢性皮肤病;对于血管性皮肤病,可进行血管超声等检查评估血管病变情况。
五、糖尿病皮肤病的预防与治疗原则
预防原则
血糖控制:严格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皮肤病的关键,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综合措施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如糖化血红蛋白尽量控制在7%以下等,可降低糖尿病相关皮肤病变的发生风险。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损伤,对于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足部护理,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足部受压、摩擦等,定期检查足部皮肤情况。例如,每天用温水清洁足部,然后轻柔擦干,选择宽松、舒适、透气的鞋袜。
感染预防: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对于易出汗部位,要保持干燥,防止真菌滋生等。
治疗原则
感染性皮肤病:根据病原体选择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如细菌感染可选用抗生素,真菌感染可选用抗真菌药物,但需考虑糖尿病患者的特殊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代谢性皮肤病:主要是控制血糖,同时针对皮肤病变进行对症处理,如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可在控制血糖基础上,根据病情采用局部药物治疗等。
血管性皮肤病:改善血液循环是关键,可采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等治疗,对于严重的坏疽可能需要外科手术治疗,但要充分评估患者整体情况,包括血糖控制、全身状况等。
六、特殊人群糖尿病皮肤病的注意事项
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糖尿病患者皮肤较为娇嫩,在皮肤护理方面要更加轻柔,选择温和的皮肤清洁产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物品。由于儿童对疾病的认知和配合度相对较差,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皮肤情况,严格按照医嘱控制血糖,因为儿童血糖控制不佳时,糖尿病皮肤病的发生风险更高,且儿童皮肤病变可能发展较快,需要及时发现和处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皮肤老化,修复能力下降。在治疗糖尿病皮肤病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可能减退的情况,药物选择要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肝肾功能负担的药物。同时,老年患者皮肤感觉可能减退,更要注意避免皮肤损伤,加强皮肤护理,如定期检查皮肤,注意保暖,防止因血液循环不良等导致皮肤病变加重。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皮肤病时,要特别注意治疗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权衡母婴的安全,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措施。血糖控制要在保障母婴健康的前提下进行,皮肤护理要更加精心,因为妊娠期身体变化可能影响皮肤状况,且糖尿病对妊娠期母婴健康都有影响,皮肤病变也可能与妊娠期的生理变化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