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是怎么引起的
骨髓炎的发生与病原体感染、创伤因素、机体自身因素相关。病原体感染包括细菌、真菌、结核杆菌等感染,感染途径有血源性、创伤后等;创伤因素有开放性骨折(骨折端与外界相通易致感染,儿童风险需关注)和创伤后手术操作(手术区域感染风险、无菌原则执行不严等可致感染,不同年龄人群影响不同);机体自身因素有免疫功能低下(先天性和后天性免疫低下易引发骨髓炎)和局部血运异常(血管病变影响血运致防御能力降低,儿童血运特点易致相关骨髓炎)。
一、病原体感染所致
(一)细菌感染
1.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骨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尤其是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例如,在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中,约80%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革兰阴性菌如大肠杆菌等也可导致骨髓炎,常与创伤后污染等情况相关。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骨髓部位,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在骨髓内繁殖,引起炎症反应。儿童由于骨骺板附近的微小终末动脉与毛细血管往往更为弯曲而成为血管襻,血液流经此处时血流缓慢,细菌容易沉积,所以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好发于长骨的干骺端,如胫骨近端和股骨远端等部位;而成年人骨髓炎多与创伤、手术污染等因素有关,细菌直接侵入骨髓引起感染。
2.感染途径:血源性感染是细菌进入骨髓的常见途径,例如患者身体其他部位有化脓性病灶,如疖、痈、扁桃体炎等,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骨髓。另外,创伤后感染也是重要途径,开放性骨折时,骨折端与外界相通,细菌直接侵入骨髓引发感染;手术操作过程中,如果无菌操作不严格,也可能将细菌带入骨髓,导致医源性骨髓炎。
(二)真菌感染
1.相关情况: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患有艾滋病等患者,可能会发生真菌感染性骨髓炎。例如,曲霉菌等真菌可通过血液循环或直接蔓延的方式侵犯骨髓,引起骨髓的炎症反应。与细菌感染不同,真菌感染的病程往往较为隐匿,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诊断相对困难,需要借助真菌学检查来明确诊断。
(三)其他病原体感染
1.结核杆菌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骨髓炎也较为少见,但在一些有结核病史或结核接触史的人群中可能发生。结核杆菌感染骨髓后,会引起慢性的炎症过程,病变进展相对缓慢,常表现为低热、乏力、局部疼痛等症状,病变部位可能出现冷脓肿等表现,与一般细菌感染的骨髓炎有所不同。
二、创伤因素相关
(一)开放性骨折
1.损伤机制:开放性骨折时,骨折断端与外界相通,外界的细菌等病原体容易直接侵入骨髓腔,导致骨髓感染。骨折的严重程度、污染程度等因素与骨髓炎发生的风险密切相关。例如,骨折端污染严重、骨折伤口暴露时间长等情况,会大大增加骨髓炎的发生概率。骨折后的局部组织损伤会破坏骨髓的血运,影响骨髓的自身防御能力,使得细菌更容易在骨髓内定植和繁殖。
2.儿童特点:儿童开放性骨折后发生骨髓炎的风险也需要关注,儿童骨骼的血运特点使其在骨折后更易出现骨髓炎相关问题。儿童的干骺端血运丰富,开放性骨折时细菌更容易侵入,且儿童自身的免疫功能相对尚未完全成熟,对感染的抵抗能力较弱,所以儿童开放性骨折后骨髓炎的发生率可能相对较高,在护理和治疗儿童开放性骨折时需要更加注重预防感染的措施。
(二)创伤后手术操作
1.手术相关因素:骨科手术过程中,如关节置换术、骨折内固定术等,如果手术区域存在潜在的感染风险,或者手术操作过程中无菌原则执行不严格,都可能导致骨髓感染。例如,手术前患者皮肤准备不充分、手术时间过长、植入物相关感染等情况都与术后骨髓炎的发生有关。手术操作会对骨髓周围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破坏局部的防御机制,为细菌的侵入和繁殖创造条件。
2.不同年龄人群影响:对于老年患者,其身体机能下降,自身免疫力较弱,术后发生骨髓炎的风险相对较高。而儿童患者在术后骨髓炎的预防和监测方面也需要特殊关注,儿童术后恢复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局部是否有红肿、疼痛等感染迹象,因为儿童对感染的反应可能不如成年人典型,容易被忽视。
三、机体自身因素相关
(一)免疫功能低下
1.先天性免疫缺陷:一些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患者,如先天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等,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存在缺陷,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包括骨髓炎。这类患者由于自身不能有效地产生足够的抗体来抵御病原体的入侵,所以骨髓容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而发生感染。
2.后天性免疫低下:长期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的影响以及可能同时接受的治疗,会出现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下降,容易发生细菌感染,包括骨髓炎。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同时其血管病变会影响骨髓的血运,使得骨髓对感染的抵抗力进一步降低。
(二)局部血运异常
1.血管病变影响:血管炎等疾病可导致骨髓周围血管发生病变,影响骨髓的血液供应。血液供应不足会使骨髓的营养和免疫物质输送受到影响,从而降低骨髓自身的防御能力,容易引发骨髓炎。例如,动脉硬化患者由于血管狭窄或堵塞,导致骨髓血运障碍,当有细菌侵入时,骨髓难以通过充足的血液供应来调动足够的免疫细胞进行抗感染,增加了骨髓炎的发生风险。
2.儿童血运特点与影响:儿童的血管结构和功能与成年人有所不同,儿童干骺端的血管分布特点使得其在某些情况下更容易出现血运异常相关的骨髓炎。儿童长骨的干骺端终末动脉弯曲成血管襻,血流缓慢,细菌容易沉积,同时儿童的骨骼生长活跃,血运丰富,当发生局部创伤等情况时,更容易影响局部血运,进而增加骨髓炎的发生概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