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抑郁症吃什么药
抗焦虑抑郁的常用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老年人要选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且从小剂量起始,孕妇及哺乳期女性需权衡利弊;非药物干预很重要,包括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关系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如运动、饮食、睡眠调整),可作为辅助或单独使用。
一、抗焦虑抑郁的常用药物类型
(一)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
1.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浓度,从而发挥抗抑郁、抗焦虑作用。有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其有效性,例如在多项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中,SSRI类药物相较于安慰剂能显著改善焦虑症和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评分。
2.常见药物举例:帕罗西汀、舍曲林等。帕罗西汀对各种类型的焦虑症,如社交焦虑症、广泛性焦虑症等有较好疗效;舍曲林不仅可用于抑郁症的治疗,对伴有抑郁症状的焦虑症也有一定作用。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可能因年龄、遗传等因素有所差异,比如老年患者可能对药物的代谢速度较慢,需要密切监测药物相关指标。
(二)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
1.作用机制:同时抑制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调节这两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水平,进而改善情绪状态。相关研究表明,SNRI类药物在缓解抑郁和焦虑症状方面有不错的效果,其作用机制的科学性已通过大量神经生物学研究得到验证。
2.常见药物举例: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文拉法辛对不同严重程度的抑郁症和焦虑症均有一定疗效;度洛西汀除了可用于抑郁症和广泛性焦虑症外,还对伴有慢性疼痛的焦虑抑郁症患者有一定帮助。对于有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比如长期久坐的患者,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可能需要关注药物对体重等方面的影响,因为部分SNRI类药物可能会引起体重变化。
(三)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
1.作用机制:通过阻断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突触前α自身受体及异质受体,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释放,同时具有抗组胺H受体作用,产生镇静效应。其作用机制经过多项基础和临床研究得以明确,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2.常见药物举例:米氮平。米氮平适用于各种抑郁症,对伴有睡眠障碍的焦虑抑郁症患者可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因为其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使用米氮平时需要更加谨慎地监测,以避免药物蓄积等问题。
二、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需要非常谨慎,目前多数抗焦虑抑郁药物在儿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证据相对有限。一般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手段,如心理治疗等。只有在经过严格评估,病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学习等功能,且非药物干预无效时,才会谨慎选用药物,并且需要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儿童的生长发育等情况。
(二)老年人
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在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时,要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并从小剂量开始起始,逐渐调整剂量。同时要密切关注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如认知功能改变、体位性低血压等。例如使用SSRI类药物的老年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跌倒风险,因为部分药物可能影响平衡功能,所以需要家人加强照顾。
(三)孕妇及哺乳期女性
孕妇及哺乳期女性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需要权衡利弊。一般来说,尽量避免在孕期前三个月使用药物,因为这是胎儿器官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病情需要用药,应选择对胎儿和婴儿影响相对较小的药物,并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使用。例如某些SSRI类药物在孕期后期使用相对可能风险较低,但仍需要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哺乳期女性用药时,需要考虑药物是否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必要时可能需要暂停哺乳。
三、非药物干预的重要性及相关措施
(一)重要性
非药物干预在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治疗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可以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也可以在病情较轻时单独使用。多项研究表明,心理治疗等非药物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患者的应对能力,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和不良反应等。
(二)常见非药物干预措施
1.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CBT):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来缓解症状。例如对于焦虑症患者,CBT可以帮助其认识到不合理的担忧,并学习应对焦虑的技巧;对于抑郁症患者,可帮助其改变消极的认知方式,重建积极的思维。
人际关系治疗:聚焦于患者的人际关系问题,通过改善患者的人际关系来缓解抑郁和焦虑症状。比如帮助患者处理与家人、朋友等之间的冲突,提高社交技能等。
2.生活方式调整
运动:适当的运动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可以促进身体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改善情绪状态。运动对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都有好处,例如年轻患者通过运动可以释放压力,老年患者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睡眠等。
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B、Omega-3脂肪酸等的食物,如全麦食品、鱼类等。维生素B对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Omega-3脂肪酸有助于调节情绪。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都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辅助改善焦虑抑郁状态,比如长期熬夜的患者需要注意补充足够的营养来恢复身体机能。
睡眠:保证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和大脑的恢复,对情绪调节至关重要。对于有睡眠障碍的焦虑抑郁症患者,需要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