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是怎么回事
妊娠糖尿病是妊娠期间首次发现的葡萄糖耐量异常,发病与激素影响、胰岛素抵抗、遗传、肥胖等有关,有多饮多食多尿、皮肤瘙痒、易感染等表现,通过血糖检测诊断,对孕妇和胎儿有不良影响,需通过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药物等管理治疗,高龄、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孕妇为特殊人群需特殊关注。
发病原因
激素影响:妊娠时胎盘会分泌多种抗胰岛素样物质,如胎盘生乳素等,随着妊娠进展,其分泌量逐渐增多,对抗胰岛素的作用增强,导致胰岛素相对不足,这是妊娠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一般妊娠中晚期女性体内此类激素水平升高,易引发妊娠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孕期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即使胰岛素分泌量正常,其作用效果也减弱,使得机体需要更多胰岛素来维持正常血糖水平,若胰岛细胞不能代偿性增加胰岛素分泌,就会出现血糖升高。有家族糖尿病史的孕妇,自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基础,妊娠时更易诱发妊娠糖尿病。
遗传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其发生妊娠糖尿病的风险相对较高。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妊娠糖尿病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若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妊娠期间需更密切监测血糖。
肥胖:孕前体重指数(BMI)≥25的孕妇,妊娠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的孕妇。肥胖孕妇体内脂肪细胞肥大,胰岛素受体相对减少且敏感性降低,易出现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妊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临床表现
多饮、多食、多尿:孕妇可能会出现口渴,饮水量明显增加,同时食欲亢进,但体重可能不增反降,还可能频繁排尿,这是因为血糖升高导致尿糖排出增多,带走大量水分和热量。
皮肤瘙痒:高血糖状态下,皮肤含糖量升高,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瘙痒,尤其是外阴瘙痒较为常见。
易感染: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真菌滋生,孕妇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霉菌性阴道炎等,且感染后不易恢复。
诊断方法
血糖检测: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是诊断妊娠糖尿病的主要方法。试验前禁食至少8小时,先抽取空腹血,然后将75g无水葡萄糖溶于300ml水中,5分钟内饮完,分别抽取服糖后1小时、2小时的静脉血。空腹血糖≥5.1mmol/L、服糖后1小时血糖≥10.0mmol/L、服糖后2小时血糖≥8.5mmol/L,只要有一项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即可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随机血糖检测:孕妇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等疑似妊娠糖尿病症状时,随机血糖≥11.1mmol/L,加上空腹血糖异常,也可考虑妊娠糖尿病的诊断。
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对孕妇的影响
流产、早产风险增加:妊娠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不佳时,易发生流产,妊娠中晚期还可能出现早产。高血糖环境不利于胚胎发育,且易引发妊娠高血压疾病等并发症。
感染风险升高:如前文所述,高血糖易导致孕妇发生泌尿系统感染、霉菌性阴道炎等,且感染后治疗相对困难,恢复较慢。
产后糖尿病风险增加:妊娠糖尿病孕妇产后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几率较高,需长期随访血糖情况。
对胎儿的影响
巨大儿:高血糖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刺激胎儿胰岛细胞增生,产生大量胰岛素,促进胎儿蛋白质、脂肪合成和抑制脂解作用,导致胎儿过度生长,形成巨大儿,增加难产、产伤的风险。
胎儿生长受限:部分妊娠糖尿病孕妇因血糖控制不佳,胎盘功能受影响,可能出现胎儿生长受限,表现为胎儿体重低于同孕周正常胎儿。
胎儿畸形:妊娠早期高血糖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尤其是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畸形。
新生儿低血糖:出生后,胎儿脱离了高血糖环境,但胰岛素分泌仍较高,易发生低血糖,严重时可影响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
管理与治疗
饮食管理:
控制总热量:根据孕妇的孕周、体重、活动量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热量摄入方案。一般来说,孕期总热量摄入要满足孕妇和胎儿的需要,但又不能过高导致血糖升高。例如,轻体力活动的孕妇,孕中期每天总热量可控制在1800-2200千卡左右,孕晚期可适当增加。
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比例: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60%,应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等,避免精制糖和高糖食物;蛋白质占15%-20%,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质;脂肪占25%-30%,选择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鱼油等。
运动管理: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孕妇可选择散步、孕妇瑜伽等温和的运动方式。一般建议餐后1小时左右进行运动,每次运动时间30分钟左右,运动强度以孕妇微微出汗、不感到疲劳为宜。但有流产史、早产史、前置胎盘等情况的孕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
血糖监测:
孕妇要密切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等。可使用家用血糖监测仪自行监测,一般建议每天监测4-7次,如空腹、三餐后2小时、睡前等。通过血糖监测结果调整饮食和运动方案。
药物治疗:
当饮食和运动管理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时,可能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胰岛素是妊娠糖尿病控制血糖的主要药物,因为口服降糖药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而胰岛素不会通过胎盘,对胎儿相对安全。
特殊人群提示
高龄孕妇:年龄≥35岁的孕妇发生妊娠糖尿病的风险较高,应在孕前进行血糖筛查,妊娠早期就开始密切监测血糖。因为高龄孕妇本身身体机能相对下降,血糖调节能力较弱,更易受妊娠因素影响出现血糖异常,且孕期并发症风险也相对增加,所以需要更严格的血糖管理和产检。
肥胖孕妇:孕前BMI≥25的肥胖孕妇,妊娠糖尿病管理中饮食控制更为关键,要严格遵循个体化的低热量、合理营养分配的饮食方案,运动时要注意选择对关节压力小的运动方式,如水中运动等,避免因肥胖导致运动损伤,同时要更频繁地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有糖尿病家族史孕妇:这类孕妇从妊娠早期就应加强血糖监测,比一般孕妇更早开始关注血糖情况,定期进行OGTT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妊娠糖尿病,及时进行干预管理,降低妊娠糖尿病对孕妇和胎儿的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