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怎么治疗好
牙周炎治疗包括基础治疗、手术治疗、全身治疗和维护治疗。基础治疗有口腔清洁指导(掌握正确刷牙法、用牙线等)、龈上洁治术(每6-12个月一次改善牙龈炎症)、龈下刮治术(适用于深牙周袋患者促进修复);手术治疗有牙周翻瓣术(处理深牙周袋等情况)、引导组织再生术(用于有骨内缺损患牙);全身治疗包括抗生素应用(中、重度患者基础治疗后辅助,严格掌握适应证)、控制全身疾病(如糖尿病患者控血糖、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时注意安全);维护治疗需定期复查(每3-6个月,查口腔等情况)、长期口腔健康维护(坚持良好口腔卫生、调整生活方式等)。
一、基础治疗
1.口腔清洁指导
患者需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可有效清除牙面上的菌斑、软垢等。研究表明,正确的刷牙能显著降低龈缘炎及牙周炎患者的菌斑指数和牙龈炎症程度。对于儿童,家长应协助其刷牙,选择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培养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因为儿童口腔卫生状况不佳是引发牙周炎的危险因素之一,如3-6岁儿童患早期牙龈炎的比例与口腔卫生维护情况密切相关。对于老年人,由于可能存在手部灵活性下降等问题,可选用电动牙刷等辅助工具,以保证口腔清洁效果。
使用牙线或间隙刷也是重要的清洁方式,能有效清除牙齿邻面的菌斑和食物残渣。成年人可每天使用牙线,对于存在牙龈退缩、牙齿间隙较大的患者,间隙刷是更好的选择,能深入清洁牙齿间隙,减少食物嵌塞和菌斑堆积,降低牙周炎的发生风险。
2.龈上洁治术
龈上洁治术是用洁治器械去除龈上牙石、菌斑和色渍,并磨光牙面,以延迟菌斑和牙石再沉积。一般每6-12个月进行一次洁治,对于牙周炎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的洁治。大量临床研究显示,龈上洁治能有效改善牙龈炎症,降低牙龈指数和探诊出血指数,使牙周袋深度有所减小。例如,一项对牙周炎患者连续两年的随访研究发现,定期龈上洁治组患者的牙周状况明显好于未定期洁治组。
3.龈下刮治术
龈下刮治术是用比较精细的龈下刮治器刮除位于牙周袋内根面上的牙石和菌斑。适用于牙周袋深度大于3mm的患者,能去除龈下的菌斑和牙石,促进牙周组织的修复。研究表明,龈下刮治可显著减少牙周袋探诊深度,增加附着水平,改善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对于伴有全身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由于其牙周炎病情往往更复杂,龈下刮治同样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但需要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进行,因为高血糖会影响牙周组织对治疗的反应,血糖控制不佳时龈下刮治效果可能受影响。
二、手术治疗
1.牙周翻瓣术
当牙周炎患者存在深牙周袋、复杂的根面病变等情况时,可考虑牙周翻瓣术。通过翻开牙龈组织瓣,暴露病变区,彻底清除龈下牙石、肉芽组织等,修整牙槽骨外形,然后将牙龈瓣复位缝合。该手术能使牙周袋变浅,有利于牙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多项临床研究证实,牙周翻瓣术可有效改善牙周炎患者的牙周附着水平和探诊深度,提高患者的咀嚼功能和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对于吸烟的牙周炎患者,由于吸烟会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术前需要患者严格戒烟,因为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影响牙周组织的血液供应,降低手术成功率。
2.引导组织再生术
引导组织再生术是利用生物膜或屏障材料来引导牙周膜细胞等牙周组织细胞优先附着于根面,形成新的牙周附着。适用于有骨内缺损的牙周炎患牙。研究表明,引导组织再生术能促进牙槽骨的再生和牙周附着的形成,对于一些适合的患者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例如,在有垂直骨吸收的牙周炎病例中,引导组织再生术可使牙槽骨高度增加,牙周袋深度减小。对于年轻患者,由于其牙周组织再生能力相对较强,引导组织再生术的效果可能更好,但仍需根据具体病情评估。
三、全身治疗
1.抗生素应用
对于一些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在基础治疗后可考虑使用抗生素辅助治疗。如存在急性牙周脓肿等情况时,可短期使用抗生素,常用的有阿莫西林、甲硝唑等。但抗生素的使用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滥用。因为长期或不规范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菌群失调、耐药菌产生等问题。例如,对于伴有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在血糖控制不佳时,可能需要短期使用抗生素来控制牙周感染,但要密切监测血糖和口腔情况,因为高血糖环境会影响抗生素的疗效。
2.控制全身疾病
对于患有全身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牙周炎患者,控制全身疾病至关重要。以糖尿病为例,患者需要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有利于牙周炎的治疗和预后。因为高血糖会影响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和愈合能力,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病情往往更顽固,控制血糖后牙周炎的炎症能得到更好的控制。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进行牙周治疗时,需要注意操作的安全性,避免因疼痛、紧张等因素诱发心血管事件,治疗前应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状况,必要时在心血管科医生的协作下进行治疗。
四、维护治疗
1.定期复查
牙周炎患者在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查,一般每3-6个月复查一次。复查内容包括口腔检查、牙周探诊、X线片检查等,以监测牙周组织的恢复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例如,复查时发现有菌斑堆积、牙龈炎症复发或牙周袋深度增加等情况,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再次洁治、局部用药等。对于儿童牙周炎患者,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牙周组织可能会有一定的变化,更需要密切随访,观察牙周组织的发育和治疗后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长期口腔健康维护
患者需要长期坚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持续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或间隙刷等。同时,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因为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加重牙周炎的病情。对于有不良修复体的患者,需要及时更换合适的修复体,避免不良修复体对牙周组织的刺激。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更需要家人的协助来维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必要的治疗,以保持口腔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