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治疗方法
牙周炎的治疗包括基础治疗、药物辅助治疗、手术治疗和维护治疗。基础治疗有口腔清洁指导、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药物辅助治疗分局部和全身,局部用米诺环素凝胶、氯己定含漱液等,全身用抗生素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手术治疗有牙周翻瓣术、植骨术、引导组织再生术;维护治疗包括定期复查和长期口腔卫生维护,定期复查一般3-6个月一次,要长期坚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及健康生活方式。
一、基础治疗
1.口腔清洁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每天至少刷牙2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能有效清除牙菌斑和食物残渣。研究表明,正确的刷牙可显著降低菌斑指数和牙龈炎症程度。对于儿童,家长需协助其进行口腔清洁,选择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和儿童牙膏,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从幼年开始。对于老年人,可能因手部灵活性下降等问题,可选用电动牙刷等辅助工具,提高口腔清洁效果。
使用牙线或牙缝刷辅助清洁牙齿邻面,牙线能有效清除牙齿邻面的菌斑和嵌塞的食物,牙缝刷适用于牙缝较大或有正畸装置的患者。
2.龈上洁治术
利用超声波洁牙机或手动洁治器去除牙龈上的牙结石、菌斑和色素。超声洁治通过高频振动使牙结石破碎并脱落,手动洁治则是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临床研究显示,龈上洁治术后患者的牙龈炎症能明显减轻,牙周袋深度可有所改善。对于患有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在血糖控制平稳的情况下进行龈上洁治,可更好地控制牙周炎症,但需注意操作过程中的感染控制等问题;对于妊娠期女性,一般在妊娠4-6个月时进行较为安全的龈上洁治,避免因孕期激素变化导致牙周炎症加重而影响胎儿健康。
3.龈下刮治术
用比较精细的龈下刮治器刮除位于牙周袋内根面上的牙结石和菌斑,深入牙周袋内清除龈下的病变组织。它能有效去除牙周袋内的致病因素,促进牙周组织的愈合。对于中重度牙周炎患者,龈下刮治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在生活方式方面,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在龈下刮治后需尽量戒烟,因为吸烟会影响牙周组织的血供和愈合,研究表明吸烟者牙周炎治疗后的复发率高于非吸烟者。
二、药物辅助治疗
1.局部药物治疗
局部使用米诺环素凝胶等缓释抗菌药物,将药物直接放置在牙周袋内,缓慢释放药物持续发挥抗菌作用,能有效抑制牙周袋内的病原菌。米诺环素凝胶可在牙周袋内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持续时间长,对常见的牙周致病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对于儿童患者,一般不优先选择局部药物的缓释剂型,可根据情况选用刺激性较小的局部抗菌药物;对于老年人,需考虑药物可能的副作用及与其他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
氯己定含漱液也是常用的局部抗菌药物,含漱氯己定含漱液能减少口腔内的细菌数量,降低菌斑形成。但长期使用氯己定含漱液可能会导致牙齿和舌面染色,所以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1周。对于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氯己定含漱液需谨慎,因为药物的代谢可能会受到影响。
2.全身药物治疗
对于重症牙周炎患者或伴有全身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牙周炎患者,可能需要全身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等。但全身使用抗生素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因为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菌产生等问题。对于儿童患者,全身使用抗生素需更加谨慎,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严格计算药物剂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抗生素;对于妊娠期女性,全身使用抗生素需权衡利弊,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等,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使用。
三、手术治疗
1.牙周翻瓣术
通过翻开牙龈组织瓣,暴露病变区的牙根面,彻底清除牙结石、肉芽组织等病变组织,然后将牙龈瓣复位缝合。该手术可以更好地清除牙周袋内的感染物质,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对于一些复杂牙周炎病例,如深牙周袋、牙槽骨吸收严重的情况,牙周翻瓣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在手术前需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评估,对于患有高血压的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以降低手术风险;对于吸烟者,需劝其术前戒烟一段时间,以利于术后伤口的愈合。
2.植骨术
对于牙槽骨吸收导致骨缺损的患者,可进行植骨术,将骨移植材料植入骨缺损区,促进牙槽骨的再生和修复。常用的骨移植材料有自体骨、异体骨等。植骨术的效果与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口腔卫生维护情况等密切相关。对于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植骨术前需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会影响骨的愈合;对于老年人,由于其身体机能衰退,骨愈合能力相对较弱,术后需更加注意口腔护理和营养支持。
3.引导组织再生术
利用生物膜等屏障材料阻挡牙龈上皮和牙龈结缔组织向根面生长,引导牙周膜细胞优先附着并增殖,形成新的牙周附着组织。该手术对于早期牙周炎骨缺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手术过程中需严格操作,确保生物膜的正确放置和密封。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牙周组织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引导组织再生术的应用需谨慎评估;对于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使用生物膜等材料可能会受到免疫反应的影响,需在医生的密切监测下进行手术。
四、维护治疗
1.定期复查
牙周炎患者治疗后需定期复查,一般每3-6个月复查一次。复查内容包括口腔检查、牙周袋深度测量、菌斑控制情况评估等。通过定期复查可以及时发现牙周炎的复发迹象,如牙周袋加深、牙龈炎症复发等,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儿童患者,定期复查有助于观察其牙周组织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对于老年人,定期复查可以更好地维护口腔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因为老年人的牙周组织更容易出现问题。
2.长期口腔卫生维护
患者需要长期坚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包括持续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或牙缝刷等。长期的口腔卫生维护对于防止牙周炎复发至关重要。在生活方式上,患者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有利于牙周组织的健康。对于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患者,更要注重全身疾病的控制和口腔卫生的维护,因为全身疾病会影响牙周炎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