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药物、十二指肠-胃反流、精神心理因素等,临床表现有腹痛、腹胀等症状,诊断靠胃镜等,治疗针对病因和对症,多数预后良好但需定期复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和饮食管理
一、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定义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其病理特征为胃黏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胃黏膜层固有腺体未被破坏,无萎缩性改变。
二、病因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大量研究表明,Hp感染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Hp可通过其产生的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中和胃酸,损伤胃黏膜屏障;同时其毒素等物质可引起炎症反应。全球约一半以上的人感染Hp,在我国人群中的感染率也较高,且感染后若不进行治疗,很难自行清除。
2.不良饮食习惯
长期高盐饮食:高盐饮食会损伤胃黏膜的防御功能,增加胃黏膜对Hp等致病因素的易感性。例如,长期食用腌制食品等高盐食物的人群,患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风险相对较高。
长期饮酒:酒精可直接损伤胃黏膜,刺激胃酸分泌,破坏胃黏膜的血液循环等,从而引发胃黏膜的炎症反应。长期大量饮酒者发生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几率明显高于不饮酒或少量饮酒者。
长期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这类食物会反复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等炎症改变。比如经常吃辣椒、火锅等辛辣刺激性食物的人,更容易出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相关症状。
3.药物因素: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这类药物会抑制环氧合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削弱胃黏膜的保护机制,引起胃黏膜损伤和炎症。
4.十二指肠-胃反流: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胃内,其中的胆汁、胰液等会损伤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出现炎症、糜烂等改变。例如,患有贲门括约肌松弛等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十二指肠-胃反流,进而引发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5.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胃肠道的运动和分泌功能,导致胃黏膜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发生变化,容易引发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例如,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中的人群,患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比例可能相对较高。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腹痛:多为上腹部隐痛、胀痛或烧灼样痛,疼痛无明显规律,部分患者在进食后可加重或缓解。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腹痛表现可能略有差异,一般来说,女性患者可能对疼痛的感知相对更敏感一些;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腹痛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腹胀:上腹部饱胀感较为常见,尤其在进食后明显,可能与胃的消化功能减弱有关。例如,进食较多食物后,患者会感觉上腹部胀满不适。
嗳气:患者可自觉有气体从胃内向上涌出,经口排出。这是因为胃内气体增多,通过食管排出体外的表现。
反酸:胃内酸性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烧心、反酸等症状,部分患者在夜间平卧时更容易出现反酸现象。
恶心、呕吐: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尤其是病情较重或伴有胃黏膜糜烂等情况时。
2.体征:多数患者在体格检查时无明显阳性体征,部分患者上腹部可有轻压痛。
四、诊断方法
1.胃镜检查:是诊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主要方法。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形态、色泽、有无糜烂、出血等情况,并可取胃黏膜组织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炎症的程度和类型。在进行胃镜检查时,不同年龄的患者可能有不同的配合要求,儿童可能需要在麻醉下进行检查以确保安全;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检查前的心肺功能评估等。
2.幽门螺杆菌检测
尿素呼气试验:包括C-13和C-14尿素呼气试验,是一种无创的检测方法。患者口服含有标记尿素的试剂后,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标记尿素的分解产物来判断是否感染Hp。该方法操作简便,患者依从性好,适用于各年龄层,儿童也可使用(但C-14呼气试验不建议用于儿童)。
胃镜下快速尿素酶试验:在胃镜检查时取胃黏膜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可快速检测Hp感染情况,同时还可进行病理活检,一举两得,但属于有创检查。
五、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如果检测证实有Hp感染,通常需要进行根除Hp治疗,目前多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联合铋剂联合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但要注意不同年龄患者的药物选择可能有所不同,儿童一般不首选抗生素治疗,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及选择儿童适用的药物。
去除不良因素:劝导患者戒烟戒酒,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避免长期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对于因药物引起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应根据情况调整药物,如能停用相关非甾体类抗炎药则尽量停用,不能停用者可加用胃黏膜保护剂等。
治疗十二指肠-胃反流:对于存在十二指肠-胃反流的患者,可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等)来促进胃排空,减少反流。
2.对症治疗
抑酸治疗:如果患者有反酸、烧心等症状,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受体拮抗剂进行抑酸治疗,以缓解症状,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胃黏膜保护治疗:可使用铝碳酸镁等胃黏膜保护剂,保护胃黏膜免受进一步损伤,促进炎症的修复。
六、预后及注意事项
1.预后:大多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炎症可以得到控制,症状缓解。但如果不注意去除病因,病情可能会反复发作,少数患者可能会发展为萎缩性胃炎等其他病变。
2.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患者应定期进行胃镜及Hp检测等复查,尤其是存在高危因素(如长期Hp感染、有胃癌家族史等)的患者,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精神紧张;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可有所不同,例如老年人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年轻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有氧运动等。
饮食管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避免过饱或过饥;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均衡。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饮食中糖分的控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