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的肿瘤,有良恶性之分,骨巨细胞瘤是介于良恶性之间的原发性骨肿瘤。骨肿瘤好发部位因良恶性不同有差异,骨巨细胞瘤好发于20-40岁成人长骨骨端;影像学上良性骨肿瘤多边界清、膨胀性偏心性骨质破坏等,恶性骨肿瘤多边界不清、有骨膜反应等,骨巨细胞瘤呈偏心性溶骨性囊性破坏等;病理上良性骨肿瘤细胞分化好,恶性骨肿瘤细胞分化差等,骨巨细胞瘤由单核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组成;临床表现上良性骨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恶性骨肿瘤症状明显,骨巨细胞瘤有局部疼痛肿胀等;治疗原则上良性骨肿瘤多手术切除,恶性骨肿瘤综合治疗,骨巨细胞瘤以手术为主,不同人群治疗需考虑各自特点。
一、定义与范畴
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如血管、神经、骨髓等)的肿瘤,有良性、恶性之分,良性骨肿瘤常见的有骨样骨瘤、骨软骨瘤等,恶性骨肿瘤如骨肉瘤、尤文肉瘤等。骨肿瘤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遗传因素、基因突变、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例如,某些遗传综合征可能增加骨肿瘤的发病风险,如Li-Fraumeni综合征与骨肉瘤等多种肿瘤相关。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的原发性骨肿瘤,属于骨肿瘤的一种特定类型。它主要起源于骨髓结缔组织间充质细胞,以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为主要结构成分。
二、好发部位
骨肿瘤:良性骨肿瘤好发部位相对较广,例如骨软骨瘤好发于长骨的干骺端,如股骨远端、胫骨近端等;骨样骨瘤多见于胫骨、股骨等部位。恶性骨肿瘤中,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的长骨两端,尤其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尤文肉瘤好发于骨盆、股骨、肱骨、肩胛骨等部位。其好发部位的差异与不同骨骼部位的解剖结构、血供等因素有关,不同部位的骨骼组织学特点不同,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影响。
骨巨细胞瘤:好发于20-40岁的成年人,常见于长骨骨端,如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桡骨远端等部位。这是因为长骨骨端的骨松质较多,血运丰富,适合骨巨细胞瘤的生长。
三、影像学表现
骨肿瘤:
良性骨肿瘤:影像学上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病变,骨质破坏多为膨胀性、偏心性,周围可有硬化边。例如骨软骨瘤,X线表现为干骺端向外突出的骨性赘生物,基底与骨皮质相连,表面有软骨帽,一般无骨膜反应。
恶性骨肿瘤:X线表现多为边界不清的骨质破坏,有骨膜反应,常见的有Codman三角、日光射线征等。如骨肉瘤,X线可见骨质破坏、肿瘤骨形成,骨膜反应可表现为Codman三角,即骨膜被肿瘤顶起,在骨膜下产生新骨,呈现出三角形的骨膜反应影。
骨巨细胞瘤:X线表现为长骨骨端偏心性、溶骨性、囊性破坏,无硬化边,病变骨皮质膨胀变薄,呈肥皂泡样改变。这是骨巨细胞瘤较为典型的影像学特征,CT和MRI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MRI对软组织受累情况显示较好,可发现肿瘤在软组织中的浸润。
四、病理表现
骨肿瘤:
良性骨肿瘤:细胞分化良好,与正常骨细胞相似,排列规则,无核分裂象或核分裂象稀少。例如骨软骨瘤的病理表现为肿瘤由覆盖软骨帽的骨组织组成,软骨帽为透明软骨,与正常关节软骨相似,骨组织部分与宿主骨皮质和骨髓相连续。
恶性骨肿瘤:细胞分化差,异形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可见肿瘤细胞直接形成骨样组织或骨组织(如骨肉瘤)。如骨肉瘤的病理组织学特点是肿瘤细胞产生骨样基质,可见肿瘤性成骨细胞、肿瘤性骨样组织和肿瘤骨。
骨巨细胞瘤:病理上由单核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组成,单核基质细胞呈梭形或圆形,核分裂象少见;多核巨细胞数量较多,细胞核数目可达数十个甚至上百个。根据单核基质细胞的分化程度和多核巨细胞的多少,骨巨细胞瘤可分为三级,一级为良性,二级为潜在恶性,三级为恶性。
五、临床表现
骨肿瘤:
良性骨肿瘤:早期症状多不明显,随着肿瘤增大可出现局部肿块、疼痛等症状,疼痛一般为间歇性、轻度疼痛。例如骨软骨瘤,当肿瘤较大时可压迫周围组织引起相应症状,如压迫神经可导致肢体麻木等。
恶性骨肿瘤:症状较为明显,早期即可出现疼痛,且呈进行性加重,夜间痛较为常见;可伴有局部肿块,肿块生长迅速;还可出现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发热等。例如骨肉瘤患者,早期可出现患部疼痛,开始为间断性疼痛,逐渐发展为持续性剧痛,夜间尤甚,伴有局部肿胀,皮肤温度升高,静脉怒张等。
骨巨细胞瘤: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肿块,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剧痛,活动后可加重;随着肿瘤发展,病变部位可出现肿胀,肿块大小不一,质地较硬;当肿瘤累及关节时,可影响关节功能,导致关节活动受限。
六、治疗原则
骨肿瘤:
良性骨肿瘤:一般采取手术切除,如骨软骨瘤可行肿瘤切除术,切除彻底后复发率较低。对于一些无症状的良性骨肿瘤,也可密切观察,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如病变无变化则继续观察,若有增大等变化则考虑手术。
恶性骨肿瘤: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切除肿瘤、术后辅助化疗、放疗等。手术方式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等选择,如骨肉瘤常采用根治性切除手术,术后需要进行化疗,常用的化疗药物有阿霉素、顺铂等,通过化疗可以杀灭体内潜在的转移癌细胞,提高生存率。
骨巨细胞瘤:治疗以手术为主,根据肿瘤的分期和分级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于一级骨巨细胞瘤,可行肿瘤刮除术,术后复发率相对较高,可辅助进行局部灭活处理,如液氮冷冻、无水乙醇注射等;对于二级和三级骨巨细胞瘤,多采用广泛切除术或根治性切除术。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可考虑放疗等治疗方法,但放疗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放射性骨坏死等。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骨肿瘤或骨巨细胞瘤时,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时需要更加谨慎。儿童骨肿瘤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的性质、儿童的生长发育潜力以及对后续生活质量的影响。例如儿童骨肉瘤的化疗方案需要根据儿童的体重、身体状况等调整药物剂量,同时要关注化疗对儿童生长板的影响,尽量减少对骨骼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女性患者在治疗骨肿瘤或骨巨细胞瘤时,要考虑到月经周期、生育等问题,手术或化疗可能会对内分泌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月经和生育功能,需要在治疗前与患者充分沟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骨肿瘤或骨巨细胞瘤时,需要综合评估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以及治疗对基础疾病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