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胃病
胃病是胃相关疾病统称,包括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多种类型,各类型有不同病因、人群差异,常见症状有上腹部疼痛等,诊断可通过胃镜、幽门螺杆菌检测、影像学检查等,预防需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定期体检,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女性各有注意事项
一、胃病的定义
胃病是许多与胃相关疾病的统称,是指发生在胃的各种疾病的总称,包括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结石、胃的良恶性肿瘤等。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主要功能是储存和初步消化食物,通过分泌胃酸和消化酶等物质来参与食物的消化过程。
二、常见胃病的类型及相关情况
(一)急慢性胃炎
1.急性胃炎
病因:多由应激(如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等)、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酒精、创伤和物理因素(如胃镜检查等)、十二指肠-胃反流、感染等引起。例如,长期大量饮酒可直接损伤胃黏膜,导致急性胃炎。从病理角度看,急性胃炎的胃黏膜会出现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改变。
人群差异:不同人群发病风险不同,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有重大应激事件的人群等发病风险相对较高。对于儿童,因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若误食有害物质等也可能引发急性胃炎。
2.慢性胃炎
病因:主要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自身免疫、十二指肠-胃反流、长期饮酒、吸烟、刺激性食物和药物等有关。Hp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约半数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有Hp感染。病理上可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可见红斑、黏膜粗糙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色泽变淡,皱襞变细平坦等。
人群差异: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有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饮酒、吸烟)的人群、有Hp感染家族史等人群患病风险较高。对于老年人,胃黏膜功能逐渐衰退,更容易受各种因素影响发生慢性胃炎。
(二)胃溃疡
1.病因:主要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使用等。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关键因素,当胃黏膜的保护因素(如黏液-碳酸氢盐屏障、黏膜血流等)减弱,而损伤因素(胃酸、Hp等)增强时,就容易形成胃溃疡。例如,幽门螺杆菌可破坏胃黏膜的防御机制,导致溃疡发生。
2.人群差异:不同人群的发病因素可能有差异,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中老年人发病风险相对较高。对于女性,在某些生理周期等情况下,也可能因身体内环境的变化影响胃黏膜状态而增加患病风险。
(三)胃息肉
1.病因:可能与慢性炎症刺激、遗传因素等有关。胃黏膜长期受到炎症等刺激,可导致黏膜上皮和间质成分增生形成息肉。
2.人群差异: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有长期胃部慢性炎症病史的人群发病风险相对较高。对于有家族遗传倾向相关疾病的人群,胃息肉的发病风险可能增加。
(四)胃结石
1.病因:多因进食某种物质后在胃内形成结石,如空腹吃大量柿子、黑枣等,其中含有的鞣酸与胃酸作用后可形成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与果胶、食物残渣等凝结成块形成胃结石。
2.人群差异:空腹大量进食某些特定食物的人群容易发生胃结石,例如儿童如果在空腹时大量食用柿子等也可能引发胃结石,但相对成年人概率可能稍低。
(五)胃的良恶性肿瘤
1.胃良性肿瘤
病因:部分与胃黏膜的异常增生等有关,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一般认为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如遗传易感性、局部微环境等。
人群差异: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有家族肿瘤遗传史等人群发病风险可能相对高一些。
2.胃恶性肿瘤(如胃癌)
病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长期高盐饮食、食用腌制烟熏食物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癌前病变有关。例如,长期高盐饮食会损伤胃黏膜,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
人群差异:多见于中老年人,有家族胃癌遗传史的人群、长期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癌前病变的人群发病风险显著升高。男性发病风险相对女性可能略高一些,但这也与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
三、胃病的常见症状
不同类型的胃病症状有一定差异,但也有一些共同或相似的表现。常见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嗳气、反酸等。例如,胃溃疡患者多表现为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疼痛多在进食后一段时间出现;胃炎患者可能以上腹部不适、腹胀、恶心等为主要表现。不同人群症状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患胃病时可能表现为哭闹、拒食等相对特殊的情况,而老年人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四、胃病的诊断方法
(一)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病的重要手段,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病变情况,如炎症、溃疡、息肉、肿瘤等,并可以在直视下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病变的性质。例如,通过胃镜可以清晰看到胃内是否有Hp感染相关的胃黏膜改变等。
(二)幽门螺杆菌检测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胃镜下取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等。尿素呼气试验无创,患者依从性好;胃镜下取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可以同时明确是否有Hp感染及观察胃黏膜情况。
(三)影像学检查
如X线钡餐检查等,可观察胃的形态、蠕动情况等,但对于胃黏膜病变的细节观察不如胃镜。例如,对于一些较大的胃肿瘤等情况,X线钡餐检查可能会发现异常的充盈缺损等改变。
五、胃病的预防及注意事项
(一)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规律饮食,定时定量进餐,避免过饥过饱,尽量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损伤胃黏膜,增加胃病的发病风险。
2.注意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防
避免共用餐具等,防止Hp的传播。如果家庭成员中有Hp感染患者,应注意分餐等。
3.定期体检
尤其是有胃部不适症状、有家族胃病史等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胃镜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并及时处理。
(二)不同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过多零食、碳酸饮料等,减少对胃的不良刺激。如果儿童出现反复腹痛、呕吐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因为儿童胃病可能被忽视或表现不典型。
2.老年人
老年人胃肠功能逐渐衰退,要更加注意饮食的易消化性,避免食用过硬、过冷、过热的食物。同时,要定期进行胃部相关检查,因为老年人胃病症状不典型,容易延误诊断。
3.女性
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身体内环境可能发生变化,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因为寒冷刺激等诱发胃部不适。如果患有一些与内分泌相关的疾病,也要注意对胃部的影响,定期关注胃部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