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得焦虑症
焦虑症的发生与遗传、神经生物学、心理社会、大脑结构与功能等多因素相关。遗传方面有家族遗传倾向;神经生物学因素涉及神经递质失衡,如血清素、多巴胺、γ-氨基丁酸异常;心理社会因素包括生活事件与压力(重大生活事件、长期慢性压力)和个性特点(内向敏感、完美主义倾向);大脑结构与功能异常表现为海马体结构改变、杏仁核过度活跃以及大脑功能连接异常。
一、遗传因素
1.家族遗传倾向:大量研究表明,焦虑症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有焦虑症,那么个体患焦虑症的风险会高于普通人群。例如,双生子研究发现,同卵双生子焦虑症的同病率明显高于异卵双生子,这提示遗传因素在焦虑症的发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遗传因素可能通过影响大脑的神经递质系统、神经生物学通路等方面,增加个体对焦虑相关情绪和症状的易感性。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儿童如果家族中有焦虑症病史,相对来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更高的焦虑症发病风险;成年人也可能因为家族遗传而在特定的生活压力下更容易触发焦虑症。对于有家族焦虑症病史的人群,需要更加关注自身心理状态,提前做好心理调适等预防措施。
二、神经生物学因素
1.神经递质失衡:
血清素:血清素是一种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的神经递质。当血清素水平降低时,可能会导致情绪不稳定、焦虑等症状。研究发现,焦虑症患者脑内血清素的代谢和功能存在异常。例如,一些抗抑郁药物通过增加血清素的含量来缓解焦虑症状,这从侧面反映了血清素与焦虑症发病的关联。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血清素水平可能会因生理变化等因素有所不同,儿童时期血清素系统尚在发育中,若出现失衡可能影响情绪发展;成年人血清素水平受生活压力、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失衡时更易引发焦虑。
多巴胺:多巴胺参与大脑的奖赏机制和情绪调节。焦虑症患者脑内多巴胺系统也可能存在异常,多巴胺功能的改变可能影响个体对压力的应对能力,进而增加焦虑症的发病风险。在不同性别中,多巴胺系统的差异可能导致对焦虑的易感性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男性和女性在面对相同压力时,多巴胺系统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从而影响焦虑症的发病概率。
γ-氨基丁酸(GABA):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具有调节神经兴奋性的作用。焦虑症患者脑内GABA功能降低,导致神经兴奋性相对增高,容易出现焦虑相关的症状。例如,一些苯二氮类药物通过增强GABA的作用来发挥抗焦虑效果,这表明GABA与焦虑症发病密切相关。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处于高压力、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的人,可能会影响GABA的功能,增加焦虑症发病风险;有特定病史的人群,如脑部疾病患者等,也可能存在GABA功能异常的情况,进而引发焦虑症。
三、心理社会因素
1.生活事件与压力:
重大生活事件:经历重大的生活事件,如亲人离世、离婚、失业等,会给个体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增加焦虑症的发病风险。例如,一项研究追踪了经历重大失业事件的人群,发现其中患焦虑症的比例明显高于未经历此类事件的人群。不同年龄阶段面对的重大生活事件不同,儿童可能面临家庭变故等事件,成年人可能面临工作、婚姻等方面的重大事件,老年人可能面临丧偶、健康状况恶化等重大事件,这些不同的重大生活事件都可能成为引发焦虑症的诱因。
长期慢性压力:长期处于慢性压力状态下,如长期高强度的工作、长期的经济困难等,会使个体持续处于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中,逐渐发展为焦虑症。例如,长期从事高强度脑力劳动且工作压力无法缓解的人群,焦虑症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不同性别在面对长期慢性压力时的反应可能不同,一般来说,女性可能相对更易受到长期慢性压力的影响而引发焦虑症,但这也因个体差异而异;有特定病史的人群,如本身存在心理脆弱等情况的人,在长期慢性压力下更易发病。
2.个性特点:
内向、敏感的个性:性格内向、敏感的人往往对事物的变化更为关注,容易过度担忧,在面对压力时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例如,一些性格内向的人在面对新的社交场合时,会过度担心自己的表现,从而引发焦虑。不同年龄段的内向、敏感个性人群发病情况不同,儿童时期内向、敏感的个性可能影响其社交和情绪发展,容易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焦虑相关问题;成年人内向、敏感的个性可能在工作、人际关系等方面引发焦虑。
perfectionism(完美主义倾向):具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对自己要求过高,总是追求完美,一旦遇到未达到预期的情况就容易产生强烈的焦虑情绪。例如,完美主义的学生在考试成绩未达到自己期望时,会极度焦虑。不同性别中完美主义倾向的表现和影响可能不同,一般来说,男性和女性都可能存在完美主义倾向,但在不同情境下引发焦虑的方式和程度可能有所差异;有特定病史的人群,如本身存在焦虑倾向的人,完美主义倾向可能会加重焦虑症状。
四、大脑结构与功能异常
1.大脑区域结构改变:
海马体:海马体在记忆、情绪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焦虑症患者的海马体可能存在体积缩小等结构改变。研究发现,长期处于慢性焦虑状态的人群,海马体体积会有所减小,而海马体体积减小又会进一步影响记忆和情绪调节功能,形成恶性循环。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海马体结构可能因生理和心理变化有所不同,儿童时期海马体尚在发育,若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可能影响其正常发育;老年人海马体本身有自然的萎缩趋势,若同时患有焦虑症则会加速海马体的萎缩。
杏仁核:杏仁核是情绪加工的重要脑区,焦虑症患者的杏仁核往往处于过度活跃状态。当个体面临压力或威胁时,杏仁核会过度激活,导致焦虑相关的情绪和生理反应增强。例如,焦虑症患者在面对压力情境时,杏仁核的反应比正常人更强烈。不同性别中杏仁核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一般来说,女性的杏仁核可能相对更易在压力下过度活跃,从而增加焦虑症的发病风险;有特定病史的人群,如患有脑部疾病影响杏仁核功能的人,更易出现杏仁核过度活跃的情况。
2.大脑功能连接异常:焦虑症患者大脑不同区域之间的功能连接存在异常。例如,前额叶皮层与边缘系统之间的功能连接可能出现紊乱,前额叶皮层负责理性认知和情绪调节,边缘系统与情绪反应密切相关,两者功能连接异常会导致情绪调节失衡,进而引发焦虑症状。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缺乏运动的人,可能会影响大脑的功能连接,增加焦虑症发病风险;有特定病史的人群,如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大脑功能连接异常的概率可能更高,从而更易患焦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