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焦虑症是什么

来源:民福康

心悸焦虑症是一种以心悸伴焦虑情绪的心理-生理病症,表现有心律及心率变化、情绪与躯体伴随症状,发病涉及神经生物学及心理社会因素,诊断需临床评估与心理测评,治疗分非药物(心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女性及有基础病史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心悸焦虑症的定义

心悸焦虑症是一种以心悸症状为突出表现,同时伴有焦虑情绪的心理-生理相关的病症。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跳或心慌,可伴有心前区不适感,而焦虑则是一种常见的情绪状态,表现为过度的紧张、不安、恐惧等情绪体验,两者常相互关联,心悸可能成为焦虑发作时的躯体症状之一,也可能是长期焦虑状态下引发的躯体反应。

二、心悸焦虑症的表现

心悸方面

心率变化:可表现为心率加快,静息状态下心率超过100次/分钟,这是由于焦虑情绪导致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递质,作用于心脏的β受体,使心率增快。例如多项临床研究观察到,焦虑状态下的患者心率普遍高于正常无焦虑状态的人群。

心律不齐:部分患者会出现心律不齐的情况,如早搏等,通过心电图等检查可发现心律失常的表现,这是因为焦虑引起的神经-内分泌紊乱影响了心脏的电生理活动。

焦虑方面

情绪表现:患者常常处于持续的紧张不安状态,对未来的事情过度担忧,容易出现恐惧情绪,这种情绪状态可能没有明确的触发因素或者与实际情况不相匹配。比如一些年轻女性,在面临工作压力等情况时,更容易陷入过度焦虑的情绪中。

躯体伴随症状:除了心悸外,还可能伴有手抖、出汗、呼吸急促、胸闷、头晕等躯体症状,这些躯体症状又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焦虑情绪,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例如患者出现呼吸急促时,会担心自己呼吸困难、发生危险,从而导致焦虑情绪加剧。

三、心悸焦虑症的发病机制

神经生物学机制

神经递质失衡:血清素、多巴胺、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在情绪调节和心脏功能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在心悸焦虑症患者中,可能存在血清素水平降低,血清素缺乏会影响情绪的调节,同时也可能影响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性;多巴胺功能异常也与焦虑情绪和心脏交感神经活性有关;γ-氨基丁酸作为抑制性神经递质,其含量或功能异常会导致神经兴奋性增高,引发焦虑以及心脏的应激反应。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激活:焦虑状态下,HPA轴被激活,会分泌过多的皮质醇等应激激素。长期的皮质醇升高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如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同时也会影响心脏的电生理特性,进而引发心悸等症状。例如有研究发现,心悸焦虑症患者的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皮质醇水平的波动与心悸和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

心理社会因素

生活事件:长期的生活压力事件,如重大的经济负担、家庭关系紧张、工作中的长期高压等,容易诱发心悸焦虑症。例如一些经历失业、亲人离世等重大生活事件的人群,患心悸焦虑症的风险明显增加。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经历过重大生活负性事件的人群中,心悸焦虑症的患病率比无重大生活事件人群高约3倍。

人格特质:某些人格特质也与心悸焦虑症的发生相关,如神经质人格特质的人,更容易体验到负面情绪,对压力事件更敏感,从而更容易出现焦虑情绪,进而引发心悸等躯体症状。研究表明,神经质得分高的个体患心悸焦虑症的概率是神经质得分低的个体的2-3倍。

四、心悸焦虑症的诊断

临床评估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心悸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诱发因素、缓解方式,以及焦虑情绪的发生情况,包括焦虑情绪出现的场景、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等。例如要了解患者是在特定的工作场景下容易出现心悸和焦虑,还是在任何放松状态下都可能出现。

躯体检查:进行全面的躯体检查,排除其他躯体疾病引起的心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冠心病等。甲状腺功能亢进可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如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来排除,冠心病可通过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来排除。

心理测评

焦虑量表评估:常用的焦虑量表有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等。通过这些量表可以量化患者的焦虑程度,例如HAMA量表包含14个项目,根据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总分可反映焦虑的严重程度,一般总分超过21分可能提示有明显的焦虑症状。

心悸相关评估:可以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检查来评估心悸的发作情况,了解心悸是偶发还是频发,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等情况,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五、心悸焦虑症的治疗

非药物干预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CBT):通过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和行为模式来缓解症状。例如帮助患者识别和纠正焦虑相关的错误认知,如过度灾难化的思维,同时教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等行为干预来应对焦虑情绪。多项研究表明,CBT对于心悸焦虑症有较好的疗效,经过8-12周的CBT治疗,约60%-70%的患者心悸和焦虑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放松训练:包括深呼吸训练、渐进性肌肉松弛训练等。深呼吸训练可以通过调整呼吸频率,使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得到调节,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从而缓解心悸和焦虑情绪。例如每天进行2-3次深呼吸训练,每次10-15分钟,坚持数周后可观察到症状的改善。

生活方式调整

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和情绪状态。建议患者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可以促进内啡肽等神经递质的分泌,内啡肽具有抗焦虑和改善情绪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心悸症状。

作息调整: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会加重焦虑情绪和心悸症状,而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平衡。一般成年人建议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

药物治疗

抗焦虑药物:如苯二氮类药物(但此类药物长期使用可能有成瘾性,需谨慎使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等。SSRI类药物如帕罗西汀、舍曲林等,通过调节血清素神经递质来发挥抗焦虑作用,同时也可能对心悸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不过药物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严格评估和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

六、特殊人群的心悸焦虑症注意事项

儿童青少年

儿童青少年出现心悸焦虑症时,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非药物干预应作为首选,如通过游戏治疗等儿童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心理干预,同时鼓励适当的体育活动,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适中,避免过度劳累加重身体负担。家长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陪伴,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减少可能导致儿童青少年焦虑的家庭因素。

老年人

老年人患心悸焦虑症时,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其身体机能衰退的特点。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选择相对安全、副作用较小的药物。非药物干预方面,心理治疗要注重方式方法,要更加耐心和温和,生活方式调整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适度进行,如散步等轻度运动,同时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情绪变化和身体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女性

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更容易出现心悸焦虑症状的波动。在治疗时要考虑生理期对情绪和躯体症状的影响,药物使用要权衡利弊。心理治疗可结合女性的心理特点,如关注其情感需求等。生活方式调整要注意在生理期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保持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的休息。

有基础病史人群

对于有心血管基础病史(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同时患有心悸焦虑症的人群,在治疗心悸焦虑症时要格外谨慎。药物选择要避免对心血管系统有不良影响的药物,非药物干预要在不加重心血管负担的前提下进行。例如运动锻炼要选择适合心血管状况的方式和强度,心理治疗要考虑到基础病史对患者心理的影响,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心血管指标的变化。

了解疾病
心悸
心悸是一种主观感觉,是指人体自觉心脏跳动时有明显的不适感或心脏下沉感、心跳不规则、撞击感等。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胸闷心悸背痛怎么回事?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胸闷、心悸、背痛,可能是由于以下这些原因造成的:一、颈椎病,由于颈椎间盘突出或者厚重韧带的钙化压迫刺激交感神经,造成颈心综合症可造成胸闷、心悸以及背痛的症状。二、心脏疾病,比如冠心病,心律失常,造成心肌缺血,会造成胸闷、心悸以及背痛症状。三、胃食管反流。由于食物反流刺激,食道粘膜也会造成胸闷背痛,可
一躺下就心慌心悸难受是怎么回事?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一躺下就心慌、心悸不适,多见的原因是心血管疾病造成的心功能不全,发病机制是躺下后机体循环系统返回心脏的血液量增多,心脏负担加重,由于心脏本身存在基础病变,心功能代偿能力下降,就会造成心慌、心悸、胸闷等表现。其次是甲状腺功能异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结节等均可造成心悸不适。再就是高血压病人,如果血
更年期心悸、气虚,该怎么办?
张萌萌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更年期的病人如果表现出心悸气虚等表现的话,可以口服一些药物进行治疗,有助于病情的恢复,有的病人也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者脾气暴躁,以及睡眠质量下降的情况。建议平时要合理的调整睡眠的时间,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过度的焦虑,饮食方面可以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
孕早期心悸心慌气短是怎么回事?
冯秀山 主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孕早期出现心悸、心慌气短等症状,可能是因为体内激素水平上升出现早孕反应,导致孕妇焦虑、休息不好、饮食不佳等引起的。其次,可能是孕妇存在心脏疾病,如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从而引发上述症状。一般生理性因素出现的症状较轻,并且可自行缓解。若症状逐渐加重或长期无法减轻,应该尽早就医检查。确诊存在心脏病变
检查心脏没问题但就是心悸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心肺功能不全有可能导致心律如各种早搏或阵发性心动过速等,可表现为心悸。也有可能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建议做一个动态心电图,如果心电图显示没有心律不齐,那么就考虑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保持心情舒畅,保证足够的睡眠,症状就会有所改善。
引起心悸最常见的原因?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造成心悸最多见的原因是心律失常,特别是一些快速型的心律失常,比如说房早、室早,以及室性心动过速等都可造成病人表现出心悸的症状。高血压,甲亢 低血糖,心律失常也可以表现出心悸。在一些生理情况下也可造成心悸的发生,比如说情绪激动、紧张以及喝了咖啡、浓茶之后。
喝完咖啡心悸如何缓解?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饮用咖啡后心跳加快,首先,可多喝些水,稀释咖啡浓度后,症状多半可缓解。如果症状不能缓解,可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心脏杂音正常是由心率过快造成的,喝咖啡造成的心律不齐正常是窦性心动过速,一般问题不大,不必过于担心。若饮咖啡时总是感到心悸,建议此类病人停止饮用咖啡,平时可多喝些水,多喝些果汁。
睡觉心悸是什么症状?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睡觉时表现出心悸,是一种类似于害怕、担心的感觉。首先要考虑是否有心律失常的问题,特别是有无早搏、心动过速或者是有无心脏的供血不足,建议先做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看心脏的跳动情况、最快、最慢心率是多少;有无早搏、早搏的类型和数量多少,有没有心脏功能不好或者心肌缺血的问题。要先明确诊断,再确定下一步的
更年期心悸多久能好?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女性在更年期的时候,常常可能由于自主神经失调,而表现出明显的心悸、眩晕症状。由于每个女性的体质和遗传因素不同,因此更年期持续的时间就会有很大差异,而更年期的心悸症状多久能好,这没办法准确判断。有的女性可能持续半年左右,就能自然恢复正常,有的女性可能持续超过5年以上,甚至还需要服用谷维素来调节,其心悸
心慌心悸怎么办按摩什么部位?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按摩内关、神门、三阴交穴道,用指腹或钝头的笔压迫穴位,可压十下左右,看症状是否缓解。症状依然存在,尤其胸痛或胃痛(有时胃痛却是心脏导致的反射痛),就要马上就医。预防方面,平日经常胸闷、心悸、头晕的人,可饮用西洋参、五味子、麦门冬,重复用热开水冲服,可在下午四点以前服用,避免影响睡眠。但感冒时,勿饮用
胸闷心悸怎么治疗
刘红旭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三甲
首先要查明胸闷、心悸的原因,才能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主要分为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1.西医治疗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导致胸闷、心悸的原因是心脏相关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美托洛尔、普罗帕酮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改善心脏供血、控制心率以及提高心脏功能。2.中医治疗中医上将这种情况多归为胸痹、心痛,
心悸胸闷气短是怎么回事
刘红旭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三甲
从中医上讲,心悸胸闷气短多由于心气不足、心阳亏虚所致,归于胸痹、心痛的范畴,也就是西医上常说的冠心病。中医认为,气行则血行,由于气虚推动无力,导致气虚血瘀,心脉瘀阻,出现心悸胸闷气短。另外寒主收引、寒易伤阳,寒凝脉泣,会出现血液瘀滞,瘀而不通,不通而痛。所以,有些病人还会出现胸部疼痛。治疗上就要应该温阳补气,行气补血、这样才能达到温通血脉
焦虑症长期不治的后果
李小玲 副主任医师
湖南省脑科医院 三甲
焦虑症长期不治就会导致重度焦虑,从而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重度焦虑的患者一般整天处于情绪紧张、焦虑的状态下,会影响生活工作,比如上班的时候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工作效率下降,最终导致不能工作。生活质量方面就是整天处于焦虑的状态,焦虑症的患者喜欢念念叨叨,从而影响家庭和谐,导致家庭不和睦。所以患了焦虑症,一定要及时治疗,
慢性咽炎跟焦虑症有关系吗
范雅坤 副主任医师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三甲
慢性咽炎跟焦虑症不一定是完全的关系,但是也有一些焦虑症的患者,会伴有眼部的症状,比如焦虑程度比较高,情绪也是比较紧张,躯体方面也会表现在比较紧张,同时也会感觉咽喉部比较紧张,经常出现一两声的咳嗽或者是感觉咽喉部发痒等症状。有可能会伴随慢性咽炎,但是慢性咽炎跟焦虑症没有直接的关系。
为什么会得急性焦虑症
范雅坤 副主任医师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三甲
患有急性焦虑症,大多数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已经是焦虑程度比较高。同时压力比较大,人的精神比较紧张,然后遇到突发事件或者是重大的创伤事件,容易出现急性的焦虑症。对于这类型的人群,在日常生活当中要配合医生的治疗,比如说心理咨询师的认知行为治疗以及之前诊断为焦虑症时,要给予药物治疗。同时,避免处在一个比较压力大、过于紧张的环境当中,尽量的给予宽松
焦虑症为什么怕声音
范雅坤 副主任医师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三甲
焦虑症的患者本身一直处在非常紧张、焦虑,甚至烦躁的状态中,一旦有噪音刺激,容易加重这些不适症状,会感觉到特别的不安。同时也会出现躯体症状,比如心慌、心率增快、胸闷、胸痛、呼吸不畅等。另外也会伴发头疼、头晕,甚至出现恶心、晕厥等症状。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