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症状
抽动症是一种儿童时期起病的神经精神疾病,主要症状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轻重交替,时好时坏,在紧张、焦虑、疲劳、睡眠不足时可加重,精神放松时减轻,睡眠中大多消失。其症状需要与其他疾病引起的抽动相鉴别,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预后一般较好。
1.运动性抽动:
简单运动性抽动:如眨眼、挑眉、皱鼻、伸舌、舔唇、点头、摇头、耸肩、弹指等交替发生。
复杂运动性抽动:表现较完整的或较缓慢的抽动,如眼球的转动、面部的抽动而引出的某种特殊表情,肩臂或手足做出某种姿势。如突然伸手拍人、触碰家具、打自己身体或肌张力障碍姿势如旋转、蹦跳、挺身或弯曲腰腹部等。
2.发声性抽动:
简单发声性抽动:表现为快速地、无意义地单调的重复,如不断地清嗓子、咳嗽、哼声、犬叫声、吼叫声、啊叫声等,也可出现重复刻板的完整语句,如重复广告词、广告语、歌曲等。
复杂发声性抽动:出现一些复杂的句子,甚至是污言秽语。
抽动症的症状可能会时好时坏,轻重交替,在紧张、焦虑、疲劳、睡眠不足时可加重,精神放松时减轻,睡眠中大多消失。
抽动症的症状需要与其他疾病引起的抽动相鉴别,如舞蹈症、肝豆状核变性、癫痫肌阵挛发作等。如果怀疑孩子有抽动症,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
抽动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以改善抽动症状,但不能根治。常用的药物有氟哌啶醇、哌甲酯、硫必利等。非药物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心理治疗可以帮助孩子减轻心理压力,改善情绪问题。行为治疗可以帮助孩子学会控制抽动,减少抽动的发生。家庭治疗可以改善家庭环境,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抽动症的预后一般较好,大部分患儿的抽动症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轻或消失。但也有部分患儿的抽动症状会持续到成年,甚至会影响到生活和工作。因此,对于抽动症患儿,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规范的治疗和管理。同时,家长和老师也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