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崩症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小儿尿崩症早期突出表现为尿量显著增多,由此引发口渴明显、尿液颜色变淡,年龄较小患儿还可能受影响生长发育,且夜间症状突出。
一、尿量异常增多
小儿尿崩症早期最突出的表现是尿量显著增多。正常小儿每日尿量相对稳定,而患尿崩症时,每日尿量可明显超过正常范围,甚至可达数千毫升。这是因为患儿体内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或肾脏对ADH反应缺陷,导致肾脏不能有效地重吸收水分,使得大量水分随尿液排出体外。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难以准确表达尿量变化,但家长可观察到尿布更换频率大幅增加,例如原本每天更换3-4次尿布,患病后可能需每1-2小时就更换一次。
二、口渴明显
由于尿量增多,机体丢失大量水分,小儿会出现明显的口渴症状。患儿会频繁要求饮水,而且饮水量也会显著增加。这是身体对缺水的一种代偿性反应,通过大量饮水来补充丢失的水分。但即使大量饮水,仍难以缓解口渴的感觉。对于婴幼儿来说,可能表现为烦躁不安,频繁寻找奶瓶或水杯要水喝。
三、尿液颜色变淡
正常尿液颜色为淡黄色,而小儿尿崩症患儿由于尿量增多,尿液被稀释,所以尿液颜色会明显变淡,甚至接近无色。家长通过观察尿液外观可发现这一变化,这也是尿量异常增多在尿液外观上的直观体现。
四、生长发育可能受影响
对于年龄较小的小儿,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发病的尿崩症患儿,由于长期尿量增多、饮水过多,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因为身体处于慢性的水盐代谢紊乱状态,会干扰营养物质的正常代谢和吸收等过程。例如,可能出现体重增长缓慢、身高增长速度低于同龄正常儿童等情况。这是因为长期的水分丢失和代谢紊乱影响了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对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五、夜间症状突出
小儿尿崩症患儿夜间尿量增多的情况往往更为突出,可能会出现夜间频繁起床排尿的现象,影响睡眠质量。长期睡眠不佳又会进一步影响小儿的生长激素分泌等,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夜间睡眠中频繁因排尿而醒来,会打断正常的睡眠周期,导致小儿休息不足,从而对身体的生长发育、神经系统发育等多方面产生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