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方法
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及特殊人群提示。一般治疗需休息隔离、调整饮食;对症治疗包括退热和缓解咽痛;轻症多无需抗病毒,重症等特殊情况可考虑;婴幼儿和有基础疾病患儿需密切关注和积极干预。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隔离:患儿需充分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同时进行隔离,因为疱疹性咽峡炎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粪-口或呼吸道传播,隔离可防止疾病传播给其他儿童。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机体恢复免疫力。
2.饮食调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米粥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过烫的食物,以免刺激咽部,加重疼痛。对于因咽痛而拒食的患儿,要保证其足够的液体摄入,防止脱水,可适当补充果汁等。
二、对症治疗
1.退热:当患儿体温超过38.5℃且伴有不适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擦浴部位为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处),但要注意避免擦浴时间过长,防止患儿着凉。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时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但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优先选择安全性高的药物。
2.缓解咽痛:可让患儿含服温凉开水缓解咽部不适,对于年龄较大能配合的患儿,也可使用局部喷雾等缓解咽痛,但需注意操作安全,避免损伤患儿咽部。
三、抗病毒治疗
目前对于疱疹性咽峡炎的抗病毒治疗,主要是针对肠道病毒感染,一般来说,若为轻症患儿,多为自限性疾病,无需常规使用抗病毒药物。但对于重症患儿或有免疫缺陷等特殊情况的患儿,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使用适当的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等,但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婴幼儿,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家长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体温、进食情况等。若患儿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同时,在护理婴幼儿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加重患儿的不适。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儿,如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患疱疹性咽峡炎时病情可能更严重,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和更积极的治疗干预,家长应及时与医生沟通患儿的基础病史,以便医生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