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骨髓炎怎么引起的
小儿骨髓炎主要有血源性感染、创伤性感染、邻近组织感染蔓延三种类型,血源性感染因小儿免疫弱、长骨干骺端血管特点等易发生,创伤性感染与儿童活泼好动易外伤及伤口处理不当相关,邻近组织感染蔓延则是邻近软组织感染可直接扩散至骨骼,且各类型有相应相关因素。
一、血源性感染
1.发生机制:小儿时期,机体免疫功能相对较弱,当身体其他部位存在感染病灶时,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至骨骼引发骨髓炎。例如,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皮肤疖肿等感染灶中的细菌,可经血流到达骨组织。儿童长骨干骺端的血管呈袢状,血流缓慢,细菌易在此处停留、繁殖,从而引发骨髓炎。一般1-10岁儿童相对更易发生血源性骨髓炎,因为此阶段儿童骨骼生长活跃,干骺端毛细血管网丰富,血流缓慢,利于细菌滞留。
2.相关因素:儿童自身免疫力发育尚不完善是重要因素,若儿童有营养不良、患有某些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时,更容易因血源性感染引发骨髓炎。
二、创伤性感染
1.发生机制:当小儿骨骼受到直接创伤,如开放性骨折时,外界的细菌可直接侵入骨组织,引起骨髓炎。骨折后局部软组织损伤,血液供应受到影响,局部抵抗力降低,为细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条件。例如,儿童玩耍时不慎摔倒导致下肢开放性骨折,若伤口污染严重,就极易引发骨髓炎。
2.相关因素:儿童活泼好动,容易发生外伤,尤其是开放性外伤时,如果伤口处理不及时、不恰当,就会增加创伤性骨髓炎的发生风险。年龄方面,低龄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差,发生创伤性骨髓炎的几率相对较高。
三、邻近组织感染蔓延
1.发生机制:邻近软组织的感染可直接蔓延至骨骼引发骨髓炎。比如,小儿足部的脓性指头炎,如果感染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蔓延至邻近的趾骨,进而引发骨髓炎。这是因为感染灶与骨组织相邻,炎症可通过组织间隙向骨组织扩散。
2.相关因素:儿童足部等部位容易发生局部软组织感染,若家长未重视儿童局部软组织感染的早期治疗,就可能导致感染蔓延至骨骼。年龄较小的儿童足部卫生护理若不到位,也容易引发局部软组织感染,增加邻近组织感染蔓延至骨骼引发骨髓炎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