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的症状是什么
骨质增生是常见骨骼退行性病变,症状因增生部位不同而异。颈椎骨质增生可致颈部不适及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腰椎骨质增生会引起腰部疼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间歇性跛行等;膝关节骨质增生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等,不同部位及人群症状有别。
一、颈椎骨质增生
1.颈部不适:患者常感到颈部疼痛、僵硬,活动时可能伴有响声。这是因为增生的骨质刺激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引起疼痛和活动受限。例如,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由于颈部长期处于不良姿势,更容易出现颈椎骨质增生,进而出现颈部不适症状。
2.上肢症状:当颈椎骨质增生压迫神经根时,可出现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疼痛可从颈部放射至肩部、手臂甚至手指,麻木感可能会影响手部的精细动作,如拿东西不稳等。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发生颈椎骨质增生,但长期劳损的中老年人相对更易出现此类神经受压症状。
二、腰椎骨质增生
1.腰部疼痛:腰部会出现持续性钝痛,在劳累、久坐或久站后疼痛加剧,休息后可稍有缓解。这是由于腰椎骨质增生导致椎体稳定性下降,周围软组织受到刺激,引起疼痛。对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腰部姿势不当的人群,腰椎骨质增生的发生风险较高,腰部疼痛症状也更明显。
2.下肢症状:若腰椎骨质增生压迫神经根,可引发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等症状。间歇性跛行表现为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出现酸痛、乏力,需要休息后才能继续行走。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与腰椎的退变和骨质增生导致神经受压有关。
三、膝关节骨质增生
1.膝关节疼痛:早期多为轻微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可变为持续性,上下楼梯、下蹲或长时间行走时疼痛明显加剧。膝关节骨质增生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女性,可能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流失加快有关。
2.膝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增生的骨质刺激周围组织,可能引起膝关节肿胀,关节活动时可出现摩擦感或听到摩擦音,活动范围逐渐减小,影响日常行走、屈伸等活动。肥胖人群由于膝关节承受较大压力,更容易发生膝关节骨质增生,进而出现肿胀和活动受限的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