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有哪些病因及临床表现
胃下垂的病因包括膈肌位置下降、腹肌力量减弱、胃的韧带松弛;临床表现有消化系统症状(腹胀及上腹部不适、腹痛、恶心呕吐)、全身症状(消瘦、乏力、精神萎靡等)及体征(体型瘦长、上腹部凹陷下腹部膨出、胃移动度增大等)
一、病因
1.膈肌位置下降:膈肌是分隔胸腔和腹腔的重要肌肉,当膈肌位置下降时,对胃的支撑作用减弱,容易导致胃下垂。例如,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卧床等情况可能使膈肌张力降低,进而引起膈肌位置下降。
2.腹肌力量减弱: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腹肌逐渐松弛;女性在妊娠后期、产后等情况,腹肌也可能受到影响而力量减弱,腹部对胃的固定作用减弱,易引发胃下垂。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腹肌力量相对薄弱,也是胃下垂的潜在危险因素。
3.胃的韧带松弛:胃的韧带对胃起到固定位置的作用,如胃膈韧带、胃肝韧带、胃脾韧带和胃结肠韧带等。当这些韧带因各种原因发生松弛时,胃的位置就容易下移,常见于经历过腹部手术、有先天发育异常等情况的人群。
二、临床表现
1.消化系统症状
腹胀及上腹部不适:患者多有腹部胀满感,尤其是进食后更为明显,上腹部有沉重、下坠的感觉。这是因为胃下垂后,胃的蠕动及排空功能受到影响,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导致腹胀等不适。例如,进食较多量食物后,腹胀症状可能会加重。
腹痛:疼痛多为持续性隐痛,疼痛程度不一,一般与进食量有关。进食量越多,疼痛时间越长且程度越重。疼痛的发生机制可能与胃的牵拉、胃蠕动紊乱等因素有关。比如,进食大量食物后,胃扩张牵拉韧带,引起疼痛。
恶心、呕吐:常于进食后发生,尤其是进食较多食物时更易出现。这是由于胃下垂导致胃排空延迟,食物在胃内潴留,当胃内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恶心、呕吐。
2.全身症状:患者可能出现消瘦、乏力、精神萎靡等全身表现。长期胃下垂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进而出现全身营养状况不佳的表现。例如,消瘦可能是因为胃下垂使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吸收,机体得不到充足的营养供应。
3.体征:体型多为瘦长型,站立时可见上腹部凹陷,下腹部膨出。触诊时可摸到胃的移动度增大,叩诊上腹部有鼓音,下腹部有浊音。听诊时胃蠕动音可能减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