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怎样引起的
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等肠道病毒引起,传播途径包括密切接触、飞沫、经消化道传播,5岁以下、卫生条件差人群密集场所儿童及有特定病史儿童为易感人群,肠道病毒在适宜环境存活长,需从阻断传播途径和针对易感人群防护预防
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传播:这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例如,儿童之间相互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玩耍等,接触了被肠道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等物品后,就有可能感染病毒。在幼儿园、学校等儿童聚集的场所,这种传播较为容易发生。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卫生习惯较差,更容易通过密切接触感染肠道病毒。
飞沫传播: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时,会产生含有肠道病毒的飞沫,周围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可能被感染。一般来说,飞沫传播的距离有限,但在相对封闭、人员密集且通风不良的环境中,飞沫传播也可能导致病毒的传播。例如,在家庭中如果有手足口病患者,其他家庭成员有可能通过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而感染。
经消化道传播:肠道病毒可通过被污染的水、食物等经口进入人体从而引发感染。比如,饮用了被肠道病毒污染的水源,或者食用了被污染的、未煮熟的食物等。
易感人群
儿童群体: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这是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肠道病毒的抵抗力相对较弱。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感染后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婴幼儿感染后更容易出现重症情况。例如,一些婴儿感染肠道病毒71型后,可能会迅速出现神经系统受累等严重表现。
特殊生活方式儿童:生活在卫生条件较差、人群密集场所的儿童,如长期在幼儿园生活的儿童,由于接触病毒的机会较多,感染风险相对更高。而生活方式较为卫生、较少与外界人员密切接触的儿童,感染风险相对较低,但也不能完全避免感染。
有特定病史儿童:本身患有某些基础疾病,如免疫缺陷病等的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力低下,更容易感染肠道病毒,且感染后病情可能更为严重,恢复也相对困难。
肠道病毒在适宜的环境中可以存活较长时间,如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下,病毒的存活时间会延长,这也增加了儿童感染的可能性。所以,要从传播途径的阻断以及针对易感人群采取防护措施等多方面来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