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怎么办
宝宝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发热、鼻塞等常见表现,非药物干预需保证休息、调整饮食、物理降温,药物干预要依情况遵原则,婴儿和有基础病史宝宝需特殊护理,出现异常要及时就医。
一、了解宝宝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表现
宝宝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通常会有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表现,部分宝宝还可能出现咽痛、拒食等情况。不同年龄的宝宝表现可能有所差异,比如婴儿可能以全身症状为主,如精神差、哭闹等,而较大的宝宝可能局部症状相对明显些。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休息与环境:让宝宝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22-25℃左右,湿度在50%-60%为宜,这样有助于宝宝身体恢复。
饮食调整:给宝宝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软面条等,适当增加水分摄入,多喝温开水,有利于缓解鼻塞、咳嗽等症状,还能促进新陈代谢。
物理降温:如果宝宝有发热情况,体温未超过38.5℃且精神状态尚可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毛巾擦拭宝宝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通过水分蒸发来帮助散热,但要注意避免擦拭心前区等敏感部位。
三、当需要药物干预时的情况及注意事项
发热处理:若宝宝体温超过38.5℃且伴有明显不适,可考虑使用药物退热,但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优先选择安全性高的退热药物。不过要注意不同年龄段宝宝适用的药物有所不同,例如6个月以上宝宝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1岁以上宝宝还可考虑布洛芬等,但具体药物选择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且要避免自行滥用药物。
缓解鼻塞流涕:如果宝宝鼻塞严重影响呼吸和进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来缓解鼻塞,但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宝宝鼻腔黏膜。
四、特殊人群提示
婴儿群体:婴儿身体各器官发育尚不完善,在护理过程中要更加细致,密切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体温、呼吸等情况,一旦出现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异常表现,要及时就医。因为婴儿病情变化可能比较快,需要家长高度警惕。
有基础病史宝宝:对于本身有基础病史,如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的宝宝,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更要谨慎处理。要密切关注基础病情的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同时,也要保障基础疾病的稳定控制,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可能会诱发基础疾病的发作或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