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潴留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解决排尿问题有非药物干预、药物治疗和导尿术三种方式。非药物干预包括诱导排尿(听流水声、按摩)、改变体位、温敷;药物治疗有α受体阻滞剂(可松弛平滑肌但需注意不良反应)和M受体激动剂(能增加收缩力但有副作用);导尿术适用于非药物和药物治疗无效时,操作要无菌、轻柔,导尿后要观察和预防感染,长期留置要评估必要性。
一、非药物干预方法
1.诱导排尿:
听流水声: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让患者听水流声,部分人可因此产生尿意从而排尿。
按摩:按摩下腹部,用手掌轻轻按揉,从脐下向耻骨联合方向按摩,每次按摩10-15分钟左右,可促进膀胱收缩。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可尝试,但需注意按摩力度适中。比如老年患者身体机能有所下降,按摩时要轻柔;年轻女性若因心理因素导致尿潴留,通过按摩配合听流水声等方法可能更易见效。有前列腺增生病史的患者,按摩时要特别留意自身感受,若出现不适需停止。
2.改变体位:尝试不同的体位,如站立位、蹲位等,有时体位的改变能帮助膀胱顺利排尿。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家属可协助其调整体位。例如长期卧床的患者,可先协助其坐起,再尝试排尿。
3.温敷:用温热的毛巾敷在下腹部,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温热刺激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膀胱肌肉放松,利于排尿。不同年龄人群温敷时要注意温度控制,儿童皮肤娇嫩,温度不宜过高;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要避免温度过高烫伤皮肤。
二、药物治疗
1.α受体阻滞剂:可松弛膀胱颈部和前列腺部尿道平滑肌,减轻尿道阻力,促进排尿。但需注意其可能引起的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对于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谨慎使用。
2.M受体激动剂:能增加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力,帮助排尿。然而,使用此类药物可能会导致口干、便秘等副作用,在用药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这些反应。
三、导尿术
1.适应证:当非药物干预和药物治疗无效时,通常需要进行导尿术。例如急性尿潴留且经上述方法处理无法排尿的患者。
2.操作要点: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导尿时要注意动作轻柔,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更要小心操作,防止损伤尿道。导尿后要注意观察尿液排出情况以及患者的反应,定期更换尿袋等相关装置,预防感染。对于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要定期评估导尿的必要性,及时考虑拔管等处理。



